公司可以在发生经济困难的时候,可以给员工降薪。实践中,公司只能在以下情形中对员工降薪:
1、员工违反公司纪律。员工违反公司劳动纪律,公司可以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罚降薪;
2、员工无法胜任工作。公司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胜任工作岗位,经过培训后还是不胜任工作,那便可通过降低岗位工作内容、减少工作内容等进行降薪;
3、依具体调岗降薪。由于工作需要,对员工调整岗位工作,因为岗位价值不同而导致薪酬的自然降低;
4、绩效考核降薪。员工月度绩效考核连续3个月不达标,并且符合公司薪酬管理规定之条件,对其工资待遇进行降级,从而导致其薪酬的降低;
5、公司经济陷入困难。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入不敷出,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渡过危机,而在公司进行全员性的降薪。
首先,通过PC电脑端在官网首页轮换式的“展示图片”下方左边数到“第二项”关键词:商标网上查询(蓝色链接,放大镜图标),接着使用鼠标点击“商标网上查询”字样即可进入“商标查询”第一步的页面,再选择或点击“我接受”按钮。
其次,进入“商标查询”的中国商标网商标查询页面的图示。
一般选择点击“商标综合查询”的绿色标识图标,通常请将图片中显示的字母、数字填写在输入框中,必须正确填写,然后点击“确定”即可。
最后,在“商标综合查询”页面,根据“注册商标”的关键类目的“主要信息”填写部分进行查询。
不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
不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依照《公司法》相关规定,股东转让出资以后,公司应当在股东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但是并不能够据此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关于股权转让的变更登记就是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
劳动法中没有企业罚款的规定,不超过工资的20%是指劳动者因为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从工资中扣除应当赔偿部分,每月扣除额度不超过20%。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企业设立罚款制度无法律依据
罚款实质上是一方对另一方经济资源的单方剥夺,这种剥夺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财产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
企业罚款的法律渊源是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该条例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全体职工。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代替。
如何才能合法开除员工
关于如何解雇员工问题。根据员工的个人原因作出的解雇决定和解雇不同,它以员工的不良表现,过错和无法胜任工作为理由。进行此种解雇的企业应该提出确切和真实的理由,否则就是滥用解雇权。
首先,任何解雇都不能以性别,宗教,政见,参加罢工,工会活动和种族理由作为依据,否则即被视为对员工的歧视和对员工权利的侵犯。
其次,所有因个人原因而进行的解雇都必须说明理由,以可证明的严重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个人印象和主观的判断为准。
第三,企业应根据事件的后果和影响作出具体分析,在考虑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员工的实际责任后作出决定。解雇应是不可避免的解决方案。
因个人理由进行的解雇并不需要证明员工的过错。无法胜任工作,经常缺勤也可成为解除工作合同的理由。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无故缺勤,疏忽大意和工作失误应作为简单过错处理,企业不应以此为理由而解雇员工。
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员工犯有重大过失(偷窃,贪污等),雇主可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免除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混乱的员工,雇主可在不预先通知员工的情况下将其解雇,并无需支付解雇赔偿。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员工有以下情况之一,公司辞退员工不需要赔偿: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无法达到公司录用要求的;
2、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的;
3、工作严重失职,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
4、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公司工作任务的完成的,或者在公司提出后仍拒不改正的;
5、使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其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总之,公司在以上情形下辞退员工,不需要对其进行赔偿。
享有优先认股权的股东在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1、优先认股权保证了股东比例不会被稀释,也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这是它的出发点。
2、优先认股权不会改变股东出资比例,除非其他股东放弃股权。
3、应当注意的是原股东只在原比例范围内有优先认股权,对其他的股东放弃的部分并没有优先认股的权利。
4、实践中在投资某公司时,注意要拿到原股东的放弃优先认股声明,以免损害到原股东的优先认股权。
商标转让需到商标局进行手续办理,其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公告→核发转让证明。
1、买卖双方签订《商标转让合同/协议》。
2、商标持有人办理商标公证,一般在3-5个工作日完成,获取《商标申明公证书》。
3、将准备好的材料和公证书报送商标局,然后缴纳转让规费。
4、商标局1-2个月左右下发受理书,并开始进行审查。
5、商标局受理后5-8个月左右刊登公告并向双方下发《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明》。
公司可以开除。
1、根据我国劳动合同的法规定,刑事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公司是可以合法辞退的。因为员工的人品和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公司利益,甚至其他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一般企业在发现员工有违法犯罪行为后,都不会手软。
2、但是,如果员工在工作之前有过犯罪行为,并受过刑事处罚,事后被企业发现,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看这名员工犯罪时的年龄及被判年限。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经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一下有期徒刑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如果员工犯罪时已满十八周岁,隐瞒其犯罪前科,公司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的法将其依法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