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0人看过2024-01-17

    股权转让签订转让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对方不履行义务的违约责任,股权转让协议签订之后,合同双方应该按照协议履行自身义务,如果在过户之后对方违约的,可以按照协议承担违约责任,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 100人看过2024-01-17

    有的。

    (一)公司负债风险

    股权转让合同中,受让方最关心的应该是目标公司的负债问题。在实践中,股份出让方的债务以资产担保之债居多,同时还存在未决的诉讼和仲裁纠纷,以及知识产权侵权、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以及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之间的劳资纠纷等。对于上述既有负债或潜在债务,股份出让方有的是知道的或应当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或无法预计何时发生的。因此,处理原则和办法也是不同的。

    (二)债务转让法律风险

    1、既有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受让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债务的数额,是否设定了担保,利率以违约责任,债权人有无限制权利要求等,此类债务是否为不良债务等。对上述问题的考察,能使受让人在谈判中获得主动,并影响到交易的价格和受让后风险负担的大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隐性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无法预计的负债,如果在股权转让协议预定的期限内发生,并且发生实际权利人的追索,该类责任或风险首先应当由目标公司承担,由此引发的股份转让的风险负担应当由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因此,有关债务承担问题应列入风险负担条款予以约定。受让方所争取的是与出让方划清责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的所有负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均由出让方承担。但是要注意到,股权的转移并不影响到债权人追索的对象,受让方在成为目标公司股东后,仍然需要清偿该债务,再根据股权转让合同向出让方追偿。

    另一方面,这也涉及到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如果股权转让导致公司合并或分立,应按照法定的通知时限要求通知有关的债权人,合并或分立后的债务由存续公司承担或按照协议承担。

    3、隐瞒债务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及时地向受让方批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的,属于违反信息批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出让方有关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当发生债务追索时,将严重影响受让方的股份转让合同的利益和预期的收益。

  • 100人看过2024-01-1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事股权(票)、期货、基金、债券、外汇、贵重金属、资源开采权及其他投资品交易取得的所得,应全部纳入生产经营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规定:第四条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些地方为了鼓励股权投资类合伙企业,关于合伙制股权基金中个人合伙人取得的收益,对不执行合伙事务的个人合伙人,按财产转让所得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对执行合伙事务的个人合伙人,则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5%至35%的累计所得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执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其从有限合伙企业取得的股权投资收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依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也有部分地方对股权投资类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统一按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 100人看过2024-01-17
    股权转让受让人的义务,主要是出资义务。如果原股东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受让人对此知情或者应当知情的,要承担出资的连带责任。但受让人担责后可向原股东追偿。
  • 100人看过2024-01-17
    股权转让受让人的义务,主要是出资义务。如果原股东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受让人对此知情或者应当知情的,要承担出资的连带责任。但受让人担责后可向原股东追偿。
  • 100人看过2024-01-17

    在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如何确定股权转让价款,在实务中常常引起争议。当前,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除了对国有股权的转让估价作了限制性规定外,对于普通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并未作具体的规定。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允许股东自由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在法律实践中,普通股权的转让价格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1)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即股权转让时,股权转让价款由转让方与受让方自由协商确定,可称为“协商价法”。

    (2)以公司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东出资额为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出资额法”。

    (3)以公司净资产额为标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净资产价法”。

    (4)以审计、评估的价格作为依据计算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评估价法”。

    (5)以拍卖价、变卖价为股权转让价格。


  • 100人看过2024-01-17

    1、股份转让税费营业税

    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2、股份转让税费企业所得税

    因此企业转让股权取得的收入应作为企业的收入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3、股份转让税费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个人股权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股权转让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4、股份转让税费印花税

    5、股东股权转让如何纳税计算

    股权属于财产权一种,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股权转让应该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纳税,税率是20%.

  • 272人看过2024-01-17

    随着知识产权不断发展,商标也开始被所有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册商标,那么国内商标注册条件及方法有哪些呢?对于商标的注册,《商标法》对商标注册的流程及要求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对注册的商标以及商标注册整体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商标注册条件及方法有哪些呢?和华律知产小编一起看看吧!

    商标注册条件和方法有哪些

    一、条件

    1.注册的商标必须具备的构成因素:合法的注册商标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都可以做为商标申请注册,视觉不能感知的音响、气味等不能再我国注册。

    2、注册的商标应当具有显著特征:商标的显著特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标志本身固有的显著性特征,如立意新颖、设计独特的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特征,如直接叙述商品质量等特点的叙述性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第二含义”商标注册。

    二、方法

    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或者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2、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共同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同一商标,共同享有和行使该商标的专用权。

    总结来说,国内注册商标的费用多少是与商标注册的方式的选择,因为不同的注册方式,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是不一样的,我国注册商标,需要缴纳一个基本的费用,就是商标注册官费,无论是选择哪种方法,这个费用都是要支付的,目前可以实现商标注册的方法有两个:

    (1)商标注册人直接到国家商标局自己去申请商标注册,如果商标注册人对商标注册流程熟悉,对商标法了解,是可以选择这个方法的,但是对于一些不懂商标法,不熟悉商标注册流程的商标注册人来说,就不适用于此方法,因为商标注册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商标注册失败。自己去注册商标失败的几率比较大。

    (2)商标注册人将注册商标的各项事宜委托给商标代理去办理,此种方法对于商标注册人来说,是比较省钱,省心,省时的方法,除此之外,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让商标注册的整个程序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会比较省心,省时,而且商标注册成功率比较大。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

    第九十六条  商标权

    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 100人看过2024-01-17

    企业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回购股份:

    (1)符合法定情形的,股东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2)减少企业注册资本;

    (3)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4)与持有本企业股份的其他企业合并;

    (5)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 100人看过2024-01-17

    1、如股权转让方是个人,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交纳标准:按照转让成交价减去当初出资价和费用,按照此差额20%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于股权受让方不需要交税。

    2、企业之间股权转让应缴纳的费用

    如股权转让方是单位,需要交纳所得税,不需要交营业税,对于股权受让方不需要交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