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86人看过2024-01-31
    现行法律并未规定需要去劳动局备案,备案不是必经程序。劳务合同去劳动保障局备案到单位所在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办理。一般需带着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授权委托书、劳动合同等。劳动合同备案后才能办理缴纳社保等手续。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169人看过2024-01-31

    不是商业欺诈,差价补偿是一种促销竞争手段。

    当消费者发现购买的物品不是最低价时可以通过低价物品发票,像承诺差价补偿的企业要求补偿。这是一种吸引人消费的方式,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营销手段。随着市场的竞争的激励成为一种常见的促销方式。补差价是购买的日期价格与现在的价格不符,存在着价格上的差异,顾客可以在付款后的15日内找到卖家进行补差价,过了15日后是不能补差价的,这个是所有的商家的都是这样规定的。差价补偿的前提是消费者须提供在其他卖场该商品“低价”的发票证明,并符合一系列规定才能获得差价补偿。

  • 125人看过2024-01-31

    甲方:乙方:

    甲方是XX,占有XX公司100%的股权。甲方将持有的XX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为明确甲、乙双方股权转让后的债权债务的承担问题,经甲、乙两方协商,依法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一致确认: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日之前的债权债务由甲方承担,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日之前的债权债务由乙方承担。

    二、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三、双方承诺,如果一方违反本协议中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等责任,违约方需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上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____年__月__日___年__月__日

  • 134人看过2024-01-31
    合同的生效时间,有以下四种情形: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这是合同生效时间的一般规定,即如果没有法律的特别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就是合同生效的时间。
    2、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生效时间的,以约定为准。
    3、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如根据需要批准的合同、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合同)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4、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所附条件成就时生效。
  • 124人看过2024-01-31
    不成立,但是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 134人看过2024-01-31
    以合同骗取技术并不一定算合同欺诈,需要看具体情况以及当时双方当事人所做行为来进行确定是否是合同诈骗还是民事欺诈。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或者仅履行合同小部分,而对合同义务的绝大部分无履行诚意以骗取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认识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
    如果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方利用其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信息优势,在熟知所签定合同的技术设备的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想要通过该合同的履行从中获取利润。而选择向另一方隐瞒合同的的真实价值而被骗取技术的并不构成诈骗。但如果一方是合法签订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之后,正确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话另一方在合同履行中存在欺诈行为的,都属于合同诈骗。
    可以看到在合同签订过程当中,有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必须通过对双方当事人合同履行能力和合同履行行为进行具体分析,严格区别性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定性。
  • 126人看过2024-01-31
    可以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 126人看过2024-01-31
    1、根据法律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2、根据您咨询的问题,结合上述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疫情”的发生与发展难以避免、难以克服,为控制“疫情”的发展而产生的相关政府行为大多是强制性通知。
    符合上述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至于“疫情”是否属作为不可抗力来免除房租或解除合同,由受诉法院根据案件事实综合认定。
  • 126人看过2024-01-31

    协议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基本信息,如姓名或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二、债权债务的种类、内容、债务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

    三、双方就债权债务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四、违约责任,即任何一方违反协议约定应承担怎样的违约责任,例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五、争议的解决方式,即如因履行协议发生纠纷,双方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例如是通过第三方调解、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六、其他双方约定的其他情形。最后,债权债务协议应有双方签字确认,如为企业的,还应加盖企业公章或合同专业章。

  • 178人看过2024-01-31
    可以。如果疫情只是暂时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来实现合同的目的,对此不能行使法定解除权,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实际性的不能实现时,当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的,就可以解除租房合同。在疫情期间能否解除租房合同关系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由租赁双方协商决定。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