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人看过2024-01-20
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证按照以下流程办理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证申办材料:
1、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
2、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
4、专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
5、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6、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
-
228人看过2024-01-20
私营企业不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应该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而私营企业不是公有制企业。它属于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其他分配方式”,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
225人看过2024-01-20
不管是何种性质的用人单位,都需要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即便是私营企业也需要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违法行为。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356人看过2024-01-20
办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证按照以下流程办理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证申办材料:
1、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
2、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
4、专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
5、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6、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
-
161人看过2024-01-20
注册劳务派遣公司,注册金不得少于二百万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
145人看过2024-01-2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关系是双倍赔偿的情形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个体户要避免双倍赔偿,就要遵守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和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43人看过2024-01-20
如果是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为保密协议书产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仲裁范围,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才能去法院起诉。如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非员工之间,因为保密协议书之间产生的纠纷,对于你的保密协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属于劳动仲裁范围,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直接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不受理。
-
132人看过2024-01-20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的分公司具有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相应的分公司与职工之间订立劳动合同,形成合法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关系终止,本条中用了“撤销”这一概念,分公司被公司撤销、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的应申请注销登记,此时劳动关系已终止。
-
129人看过2024-01-20
劳动合同的成立要件有:企业条件;劳动者年龄条件;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可见,只有具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组织才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公司的部门没有劳动法上的缔约资格,不能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类似的用工协议。
-
213人看过2024-01-20
企业富余职工、请长假人员、请长病假人员、外借人员和带薪上学人员,其社会保险费仍按规定由原单位和个人继续缴纳。这是因为,职工外借期间仍和原单位保持着劳动关系,原单位负有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企业将职工外借时应当与借用者签订借用合同,约定借用期间借用者与被借用者及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包括工资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等,借用期间按照合同约定办理。原则上先根据劳动合同认定劳动关系,无劳动合同的可根据单位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因素判断劳动关系;在有关联关系的用人单位交叉轮换使用劳动者,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的情况下,可根据劳动者的主张,由一家用人单位承担责任,或由多家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