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0人看过2024-01-31

    1.没有签订合同的,即使在试用期也是有工资的。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存在,不管有无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必须付给相应的报酬,没签合同的可以就超过一个月不足一年的所有时间部分给付双倍工资;

    2.用人单位拒绝发放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和投诉。

  • 146人看过2024-01-31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110人看过2024-01-31

    1.用人单位不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从未签合同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补偿二倍工资,最多补偿11个月的,并补签合同。

    2.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六)款、《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十)款规定,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一)款、第四十七条规定,按照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 109人看过2024-01-31

    1.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10人看过2024-01-31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16人看过2024-01-31

    残疾人劳动合同期限没有具体要求,看合同签订时的双方约定:

    1、国家鼓励用人单位适用残疾人,但对残疾人解除合同没有特殊优待,只有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残疾人合同。

    2、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按《劳动合同法》单方面解除合同辞退残疾人劳动者。残疾人劳动者严重违法违纪,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解除合同的,没有补偿,因为劳动者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按《劳动合同法》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残疾人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其中,有的还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4、用人单位辞退残疾人劳动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经济补偿金二倍支付赔偿金。

  • 110人看过2024-01-31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员工经济补偿金。赔偿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补偿;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但是补偿不得超过12个月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14人看过2024-01-31

    (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个人原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依据第劳动合同法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合法),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可立马走人。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劳动者没有任何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辞而别),用人单位不但不给经济补偿金,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单位可以用扣工资的方法作为赔偿。

  • 114人看过2024-01-31

    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

    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 131人看过2024-01-31

    1、关于竞业限制的违约金标准,目前没有任何国家或地方的法律可依据或参考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双方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因素合理确定。”这条规定主要是讲约定违约金要公平合理。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3、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4、违约金包括惩罚性违约金(意在惩罚违约行为,的履行)和补偿性违约金(意在补救对方损失,实现合同的目的),在平等主体前提下的领域内,采取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要求对方承担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少。在倾斜保护的原则和促进就业的社会需求下,对劳动者适用惩罚性违约金不大可能被司法裁决接受。因此,竞业限制协议的违约金大致可以理解为补偿性的,如同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一样。因此,违约金标准事实上的参照是违约行为可能造成单位的损失。如果违约金与造成的单位损失是相称的,就是合理的,有效的,如果违约金显然大于会造成的损失,就是不合理的,会被调整的。从单位的立场看,精明的做法是,违约金先约定高些再说,发生纠纷后调低可以,调高就比较难。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