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278人看过2024-01-31

    1、公司的原因辞退你的,要支付你4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果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辞退的再加一个月时间,合计5个月补偿。

    2、如果违反辞退的两倍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即4乘2=8个月补偿。

    3、经济补偿金=补偿时间乘你离职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平均工资的算法:是当月所有的应发工资数,即扣除个人保险及公积金前的数额。)

    4、没交保险的,补缴保险。

    5、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有的地方超过一年就不能要求了,有的地方还可以。你已经过去4年了。需要问下当地的劳动部门比较准确。

  • 117人看过2024-01-31
    小产假可以报生育险。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 116人看过2024-01-31
    疫情影响不计入职工医疗期,不能辞退被隔离的员工。疫情期间被隔离的员工单位是无权扣工资,如果员工被单位扣工资,也可以去维权保护自己权益。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 109人看过2024-01-31
    工人上班车祸死亡,如果符合工伤认定情节,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的。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112人看过2024-01-31

    单位经济性裁员只需要赔偿经济补偿金即可,是不需要补偿代通知金的。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 153人看过2024-01-31

    冒名顶替上班不会坐牢。

    1.冒名顶替上班的,应认定劳动者存在欺诈,劳动合同应当无效,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有付出劳动,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2.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162人看过2024-01-31

    1、如果是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长期加班,但没有加班费的,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 119人看过2024-01-31
    入职三天就离职,如果劳动者是依法提出离职的,合法。虽然入职时间短,但也是公司的员工,员工入职即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工作一天也要办正常的离职手续,并按照时间工作时间支付工资。但是劳动合同有依法约定培训费等协议的,当事人需要与单位协商给予合理的违约金。
  • 107人看过2024-01-31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2.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 122人看过2024-01-31

    首先,公司发出的聘书,从法律效力分析只是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Offer,只是一个要约,并不代表劳动关系当然成立。劳动合同的成立需经过要约、承诺、签约三个步骤。“聘书”只是公司单方发出的要约,是否真正建立劳动关系,还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确认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并真正履行合同,劳动关系才成立。《劳动法》也规定: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即便公司发出了聘书,如果劳动者没来上班,劳动关系仍然没有建立。

    同时聘书是否具有劳动合同的效力,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看该聘书是否具备劳动合同的关键条款。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