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38人看过2024-01-07

    劳动者出现职业病后,被认定为工伤的,用人单位是要对劳动者进行赔偿的,造成伤残的要支付伤残补助金。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4.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 225人看过2024-01-07

    董事长职权:

    1、主持股东会会议,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2、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3、对外代表公司;

    4、设立分公司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 111人看过2024-01-07
    职工的社保断缴会有下列影响:其缴费年限会中断计算;本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待遇会延后;如果断缴满一定期限的,会暂停享受医疗保险等待遇。
  • 129人看过2024-01-07
    员工休年假后,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休年假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也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116人看过2024-01-0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辞退劳动者的,劳动者依然要履行竞业限制,履行竞业限制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123人看过2024-01-07
    员工拒签劳动合同,单位不可免责。
    对于劳动者主动拒绝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要求用人单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应当向员工书面告知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员工表示拒绝,则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员工的通讯地址,向员工邮寄一份限期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
    2、在书面通知上,应当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最后期限,并将劳动合同的文本一并发出。需要用人单位注意的是,该份劳动合同应当具备法律规定,如果有任何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内容,员工是有权不予签订的;
    3、再无论是发出通知之日还是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都最好是在劳动者入职之后一个月之内,否则将会面临着经济补偿的赔付;
    4、用人单位应当告知员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将是终止劳动关系。
  • 251人看过2024-01-07
    员工不同意经济性裁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符合劳动法规定的经济裁员是允许的,但是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员工对裁员不服,认为是非法裁员的,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 132人看过2024-01-07
    如果员工受伤骨折,是需要先到相关的医疗机构做伤残鉴定,之后根据伤残的程度向企业单位索要赔偿,具体的赔偿金额要根据伤残程度来决定的。
  • 316人看过2024-01-07

    1、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二是虽经治疗,但还是造成职工存在残疾;

    三是工伤职工存在的残疾达到了影响劳动能力的程度。

    工伤职工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2、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当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 128人看过2024-01-07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