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5人看过2024-01-06

      (一)过错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存在下列违反劳动合同法行为,行使单方即时解除权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法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

      6、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 125人看过2024-01-06

      1、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办法: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56人看过2024-01-06

      1、男方的陪产假最短的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

      2、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3天产假。

  • 110人看过2024-01-06

      企业合适员工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以根据员工提供的身份证件核实身份信息;通过员工提供的毕业证、学位证核实学历是否和企业的要求一致,是否学历为真实的。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

      第二十四条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扣缴义务人应当为纳税人报送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保密。

      第二十五条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按照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计算办理扣缴申报,不得擅自更改纳税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要求纳税人修改。纳税人拒绝修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处理。除纳税人另有要求外,扣缴义务人应当于年度终了后两个月内,向纳税人提供已办理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及

  • 108人看过2024-01-06

      员工泄露商业秘密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1、民事赔偿责任,一般来说,泄露商业秘密给权利造成损失的,侵权人要承担赔偿责任。

      2、刑事责任,如果泄露商业秘密造成权利人损失较重的,根据具体情况,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了。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将要承担以下的刑事责任:

      (1)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要受到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还要处罚金或者单独处罚金;给权利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就可能要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限徒刑,并且判处罚金。

      (2)明明就知道或者应该是知道上面行为,还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将会被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

      3、行政责任,泄露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可以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接下来有关部门就会根据泄露秘密的情形,对侵权人做罚款等处罚。

  • 108人看过2024-01-06
    劳务派遣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务派遣公司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公司派遣劳务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派遣用工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公司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 109人看过2024-01-06
    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以变更合同条款。但是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将产生无效的法律后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赔偿责任。
  • 114人看过2024-01-06
    签订劳务合同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劳务合同应当为一般的雇佣关系。签订劳动合同能认定为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 100人看过2024-01-06

    (一)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

    (二)调整岗位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需要,且调整后劳动条件与原岗位基本相当,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和其它违法情形的。如果用人单位调整岗位不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拒绝,强行调整岗位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

    工作内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一般而言,调整岗位应当协商一致并变更合同,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岗位,属于用工自主权,劳动者应当服从。

  • 109人看过2024-01-06

    (一)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二)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虽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人单位是强者,劳动者是弱者。而与劳动关系相近的劳务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即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种相对于劳动关系当事人,主体地位更加平等的关系。

    (三)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四)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而劳务关系则适用《民法典》。

    (五)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是书面的。而劳务关系须用劳务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除书面的以外,还可以是口头和其他形式。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