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1人看过2024-01-06

    (一)两者的比较

    1、用人单位只要有违约行为一项条件就构成违约,劳动者则必须要有违约行为和过错两项条件才构成违约

    2、在归责原则上,对用人单位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是否有故意或过失,只要用人单位有违约行为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对劳动者实行过错责任,即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的基础是劳动者的过错,劳动者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对自己的注意义务有违反。只要劳动者没有过错,则不能追究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当然,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不排除例外情况的发生

    3、在举证责任上,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和劳动者的过错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劳动者则只对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的事实承担举证违约行为的认定在违约行为的认定方面,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违约行为难以认定时,实行推定原则。对用人单位实行违约推定的原则,只要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就推定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存在,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其不存在违约行为。对劳动者实行守约推定的原则,在劳动者是否违反劳动合同的事实发生争议的时候,推定劳动者遵守劳动合同的事实成立,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劳动者有违约行为。在违约责任的继续履行上,除非客观上已经履行不能,对用人单位依据劳动者的要求实行强制继续履行,对劳动者赋予继续履行的选择权。

    (二)违约责任的承担

    1、违约金责任。在违约金责任上,对于针对劳动者违约而约定的违约金,该违约金只能是赔偿性违约金,赔偿额以劳动者可预见的损害为上限并且考虑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收入和经济状况,用人单位对劳动者造成的实际的损害负举证责任。对于针对用人单位违约而约定的违约金,该违约金可以是惩罚性违约金,也可以是赔偿性违约金,赔偿额以实际的损失额为标准。

    2、损害赔偿责任。在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方面,对于用人单位的违约造成的违约损害,用人单位应当以赔偿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为原则,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还包括非财产性损失的赔偿及精神损害赔偿等。对于劳动者的违约造成的违约损害,劳动者只赔偿直接的损失,并且以劳动者可预见的标准为上限,同时考虑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济状况。

  • 103人看过2024-01-06
    民间借款不还,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回借款: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债务人在借款期限到后,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诉讼状,法院依法受理。

    若通过起诉的方式要回借款,需要当事人事先准备相关证据,主要有:借条、双方借款时的录音或电话、银行转账记录以及对方收到借款等证据。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 103人看过2024-01-06
    企业约定劳动合同条款应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 106人看过2024-01-06
    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特别规定有: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规定,并将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岗位书面告知女职工。
  • 103人看过2024-01-06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的标准如下,如果超过一个月的,应当以每月双倍工资的标准给劳动者赔偿。赔偿是从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后的第一天计算至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为止。
  • 172人看过2024-01-06
    裁员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倒闭,是有赔偿的。公司裁员中的有一条选项就是公司破产,那么公司倒闭也可以按照裁员来支付赔偿。而赔偿的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来计算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 101人看过2024-01-06

    劳动者在周末期间正常上班的,离职工资计算应当包括周末,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138人看过2024-01-06
    1、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2、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未按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的,自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3、用人单位过失性解除。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164人看过2024-01-06
    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如果我们跟公司签的第一份合同的期限已经到期了,而自己还继续在公司工作,这说明我们跟公司之间始终保持着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招聘新的劳动者时,签订合同的时间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种情况,我们根据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

    第一种情况是已经工作了一个月,但是没有满十二个月,即一年的,如果这时双方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在法律上来说,已经是违法的了。所以我们在跟新的用人单位合作时,工作一个月后还没有签订任何的协议和合同时,理应要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双倍的工资。

    第二种是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该签订书面合同,超过一个月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给劳动者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这里就跟第一种情况有所不同,这里说的双倍工资只是多支付一个月的,而不是每一个月都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长来判定。

    第三种是超过一年仍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和合同的,就会主动被视为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不再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所以劳动者不要以为只要没有签订合同,随时都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我们要知道,支付双倍工资是有期限的,最迟不要超过11个月,最好是在有效的仲裁期限内提出来,超过期限后在法律上也是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只能怪自己的法律知识太浅薄,没有早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上面说到的赔偿情况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合同订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也保证了劳动者在往后工作中获得该有的补偿和保障。

    作为劳动者,我们还应该知道,二倍工资适用于仲裁时效,在我们的利益遭受到不平等对待和损失时,要及时提起仲裁,这样才能在短时间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满期之后,应当及时跟劳动者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关系,否则将会面临着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

    不管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该按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也不要抱着获得双倍工资的心理而不签订合同,用人单位更不应该无故拖延时间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关系。

  • 177人看过2024-01-06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如下:单位不能随意调整员工的岗位,员工可以提出拒绝,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或者双方就岗位调动达成一致的除外。单位迫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得不进行调岗时,员工可以解除合同,要求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