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
1、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载明有关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依法为劳动者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等事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劳动者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劳动者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承担的责任。
2、劳动者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劳动者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劳动者的、福利等待遇或解除劳动。
4、劳动者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解除劳动合同。
5、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劳动者,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工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五险一金缴纳费用的计算方法是:
养老保险=工资×6%(个人缴纳比例)+工资×25.5%(单位缴纳比例);
医疗保险=工资×1%(个人缴纳比例)+工资×5.5%(单位缴纳比例);
失业保险=工资×1%(个人缴纳比例)+工资×1%(单位缴纳比例)。
另外,按照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都应缴职工住房公积金。其计算方法为:
住房公积金=工资×7%(个人缴纳比例)+工资×7%(单位缴纳比例)。(注:工资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数)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1、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补交存在劳动关系期间的社保;
3、未签劳动合同,支付最多12月的双倍工资。
根据法律规定,员工辞职,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没有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试用期期限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3、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二个月。
4、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企业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例如:春节三天长假期间每日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为: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天×300%。
1、法律规定,工程事故等级的划分按照事故造成的人员受伤和死亡人数或直接对经济造成损失的,具体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
特别重大事故:系指死亡人数可达30甚至以上,或者是受伤人数达到100人以上。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亿人民币的可达到特别重大事故的等。
2、重大事故:系指死亡人数可达10以上不足30人,或者受伤人数50以上不足100人重伤者。造成五千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事故。
3、较大事故,事故死亡人数在三人以上不足10人的,或者受重伤人数在10人但是不足50人的,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
4、一般事故,事故死亡人数在3人以下,或者受伤人数10人以下,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下的。
还有一种为轻微事故,即无人受伤或死亡,没有直接经济的损失。
以上条件均为或者的关系,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判定其性质。其他行业还有相对应的事故标准。
而我国根据安全事故的类型的不同又进行了不同行业的进一步的细分,包括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的分类(特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一般火灾事故),船舶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和铁路交通事故,还有建筑事故。
而不同行业的事故等级依据基础的四项等级事故的划分标准,针对性的分为特别重大的事故,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以及一般事故。
在火灾和过程中不是因为直接原因导致人员伤亡的,均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以发生火灾原因死亡7天以内为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