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1.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能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劳务派遣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不存在约定试用期的做法。
2.因此用工单位和派遣工不存在劳动关系,所以不能约定试用期,法律也没有规定。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不允许先试用后签订劳动合同。
1.劳务派遣单位如果与劳动者依法协商达成一致,能够临时变更用工单位。
2.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变更,或者重新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3.此外派遣单位还要与新的用工单位、原用工单位依法协商达成一致。
4.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竞业限制可以在劳务合同中约定。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抄的保密事项。
2.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袭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可以
1.签订限制时,劳动者可以自愿放弃经济补偿,自愿放弃的,在竞业限制中载明。
2.如果离职后自愿放弃的,可以签订放弃经济补偿的协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1.劳动者支付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违约金后,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的。
2.违约金除了赔偿属性之外还具有惩罚属性,惩罚属性针对的就是违约方的特定违约行为,并不因此替代了合同义务的履行。
3.具体到竞业限制案件中,劳动者在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而支付违约金后,仍应当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否则有损用人单位的市场竞争地位,甚至会导致变相鼓励不正当竞争的结果。
1.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中约定或规定,员工不得到竞争单位兼职,甚至不得到任何单位兼职。
2.此时,用人单位无需额外对劳动者支付补偿。用人单位可以将此作为劳动纪律中的一条,如果劳动者违反,可视为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而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3.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违反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义务约定违约金条款,则该条款无效。
4.如果劳动者在职期间违反保密义务,则应承担赔偿责任。严重时可能构成犯罪。
5.另外,如果员工的兼职行业实质上是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贿赂,则有可能构成贪污罪或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1.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视为工伤;
2.《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从反面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从上述的规定来看,员工在上班时间打架不一定全是工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可以知道: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2.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3.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月工资的20%。
4.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