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人看过2024-01-13
不签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没有好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签劳动合同需要面临以下风险:
1、用人单位不签订合同,职工有权要求双倍工资差额。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按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的规定,劳动者无论在职还是在离职后的一定时期内,都可据此要求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差额,这是法律赋予职工的权利,并非“报复”单位。
2、单位不签合同超过一年,视为与职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也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由此来看,用人单位在“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仍负有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而且自“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到劳动者退休之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只存在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而不再有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
3、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可随时辞职,且不用承担违约责任。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如果签有劳动合同,职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时需提前30天通知单位,而且必须是书面的,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单位造成损失要赔偿;但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可以随时辞职,即使单位找不到人接替其岗位,职工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改变观念,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
137人看过2024-01-13
《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其所在单位和本人已经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办理求职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时期,跳槽、转型、创业等种种原因都可能造成短期的失业,所以目前的失业保险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
132人看过2024-01-13
单位不签合同要承担责任。
1、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此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134人看过2024-01-13
代签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依情况而定:
1、有代理权代签的劳动合同有效。
2、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能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接受相对人履行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未经追认的民事行为由行为人自己承担民事责任。
-
153人看过2024-01-13
一般来说,与企业签订保密合同的员工包括:
1.高级研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或者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或者担任企业的主要管理工作,掌握着企业的重要经营信息,他们是签订保密协议的主要对象。
2.一般技术支持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人员,但是也有可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也有必要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
3.市场计划、销售人员;他们是经营决策的实施者,了解企业的营销计划、客户名单,因此企业也会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
4.财会人员、秘书人员、保安人员等。他们都有可能由于岗位的原因了解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不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他们很可能有意或无意的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
153人看过2024-01-13
没签劳动合同能索赔。
双方当事人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对该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承担主要责任。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173人看过2024-01-13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支付劳动合同中报酬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额计件等工资制度下,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作任务包干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奖金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主要有以下几种:
(1)超产奖。按超额劳动成果的数额来计付。
(2)质量奖。在完成产量的前提下,以产品质量合格率作为考核标准。
(3)节约奖。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按节约原材料、燃料消耗的数额计付。
(4)安全生产奖。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按安全生产的情况给予奖励,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以及其他奖金。
4、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为补偿劳动者在特殊劳动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和额外劳动消耗而设的津贴,有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施工津贴等;
(2)、为补偿劳动者特殊劳动消耗和额外生活支出而设的津贴有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等。
(3)、为特种保健要求而设的津贴,有保健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
5、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标准的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
160人看过2024-01-13
1、劳动者的知情权: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及其他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2、用人单位的知情权: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比如劳动者的居民身份、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
-
126人看过2024-01-13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是指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的法律准则,《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1、合法的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不得与法律、法规抵触。包括: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目的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同。
2、公平的原则,是要求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及劳动合同内容的确定上应当体现公平。
3、平等自愿的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要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出自双方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愿。
4、协商一致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依法就劳动合同订立的有关事项应采用协商的办法达成一致协议。
5、诚实信用的原则,是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都应遵循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
130人看过2024-01-13
劳动合同必须订立。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法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