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29人看过2024-01-05
    不完全履行合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违约瑕疵

    违约瑕疵是债务人履行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也就是说履行具有瑕疵。我国没有采取大陆法系的瑕疵担保责任,而认为瑕疵履行是一种违约行为,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违约瑕疵,根据《民法典》规定,在不适当履行的情况下,如果合同对责任形式和补救方式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如规定产品有瑕疵应当首先实行修理,三次修理不好退货),则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确定责任。如果合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受害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不同的补救方式和责任形式。

    (2)损害瑕疵

    损害瑕疵又称为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的违约瑕疵履行行为造成债权人的履行利益以外的人身或其他财产损失。例如:交付不合格的汽化炉造成火灾,致债务人受伤。

    债权人享有的履行利益实际上是债权人享有的债权,而债权人享有的履行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主要是债权人享有的绝对权。

    (3)部分履行

    部分履行指合同虽然履行,但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全部合同义务。例如,不符合数量的规定,或者说履行在数量上存在着不足。

    对于部分履行,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但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非违约方首先有权要求违约方依据合同继续履行,交付尚未交付的货物、金钱以及提供未提供的服务。非违约方也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如果因部分履行造成了损失,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对部分不履行,债务人是可以补足的,因此不必要解除合同。如果因部分履行而导致合同的解除,则对已经履行的部分将作出返还,从而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所以,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部分履行已构成根本违约,导致其订约目的不能实现,则一般不能解除合同。

    (4)其他的不适当履行

    其他的不适当履行情况主要包括:履行的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型号等不符合合同约定;履行方式不适当,如依约应一次性履行而分期履行;履行地点不适当,即未在合同规定的履行地点履行;违反附随义务的行为,如违反告知义务行为等。

  • 136人看过2024-01-05
    合同无效能调解。当事人可以请求有关机构进行调解,已经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可以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 128人看过2024-01-05
    1、一旦因疫情出现合同继续履行困难时,应第一时间查阅合同中是否有关于不可抗力的相关约定,若合同中有约定此种情况构成不可抗力以及构成不可抗力后的合同具体履行问题,则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即可。
    2、如发现合同并未就此进行约定,则应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合同目的、双方履约能力、法律后果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选择具体有效的救济途径;
    3、及时书面通知合同相对方并提供构成不可抗力事件相关证据;
    4、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及时止损,以减少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5、留存相关证据,例如商场张贴的要求停业的告示、相关部门张贴的限制运输、通行的通知等,以便在以后的诉讼纠纷作为证据材料使用;
    6、时刻关注各级政府、司法机关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司法解释,运用好政策以减少损失。
  • 142人看过2024-01-05
    不可抗拒一般指灾难、金融危机、法律法规,比如运输合同用船运输的货物遭受风暴了,船都沉了,至就是不可抗拒。不可抗拒只要就是不是人为因素是由于其他的非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能避免的。一般都是保险公司来赔偿当然得先入保险。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除概念中提到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外,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还应包括以下两项:
    (一)该事件发生在合同订立以后;
    (二)该事件非因任何一方之过失引起。
  • 135人看过2024-01-0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59人看过2024-01-05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和义务一并移转给第三人,由该第三人概括地继受之。

    合同权利的转让和合同义务的转让,只是单纯地移转债权或者移转债务,从而使第三人成为新的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由于债权的受让人与债务的承担人并非原债的当事人,故与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的利益不可分离的权利如撤销权、解除权,并不移转于受让人或承担人。而在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的情形,债权债务的承受人完全取代原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成为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因此,依附于原当事人的全部权利义务均移转于承受人。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可为全部合同权利和义务,也可为一部合同权利和义务。一部合同权利和义务的移转和承受,可因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确定原当事人和承受人的份额。如无明确约定,在原当事人和承受人之间发生连带关系。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的形式,分为:意定概括转移、法定概括转移。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可全部转移,也可部分转移。

  • 143人看过2024-01-05

    撤销权的性质: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依一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故又称废罢诉权。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可请求受益人返还财产,恢复债务人责任财产的原状,因此撤销权兼有请求权和形成权的特点。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不同,保全撤销权是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已经生效的法律关系。此种撤销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其效力扩及到了第三人,而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债务人清偿债权的清偿能力。而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并没有扩及到第三人、,其目的也是为了消除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的瑕疵。


  • 128人看过2024-01-05
    1、需基于同一双务合同
    2、由一方当事人先为履行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
    什么是后履行抗辩权:
    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权利。后履行抗辩权本质上是对违约的抗辩,在这个意义上,后履行抗辩权可以称为违约救济权。
  • 130人看过2024-01-05

    1、违约金的支付应体现合理性。

    当事人可以依法请求仲裁机构或者法院予以适当增、减,从而保证支付违约金额同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相符合,以体现违约补救的合理性。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2、违约金的计算办法及支付期限应明确约定。

    为了避免在违约金交付问题上发生争议,合同当事人还应在合同的违约条款中,明确约定违约金的计算办法、支付期限及迟交时利息的计算办法等。

    违约金过高的比较标准为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如上所述,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履行利益损失。以调整到实际损失的130%为原则,以体现违约金的惩罚性。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最高限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百分之二十的,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135人看过2024-01-05

    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的一年。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如撤销权、解除权等。从立法例看,适用除斥期间的主要有: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者显失公平的合同的期间;撤销因欺诈或者胁迫订立的合同的期间;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间等。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