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28人看过2024-01-18

    一、借款种类

    借款种类主要是按借款方的行业属性、借款用途以及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进行划分的。针对不同种类的借款,国家信贷政策在贷款的限额、利率等方面有不同规定,以体现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因此,借款合同一定要订明借款种类,它是借款合同必不可少的主要条款。

    二、借款币种

    借款币种即借款合同标的的种类。借款合同的标的除人民币外,还包括一些外币,如美元、日元、欧元等。不同的货币种类借款利率有所不同,借款合同应对货币种类明确规定。

    三、借款用途

    借款用途是指借款使用的范围和内容,即贷款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与哪种生产要素相结合,它规定了贷款的使用方向。借款用途是由借款种类和条件所决定的,银行严格规定各种借款用途并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生性。

    四、借款数额

    借款数额,是指借贷货币数量的多少。任何合同都必须有数量条款,只有标的而没有数量的合同是无法履行的。没有数量,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小就无法确定,借款合同没有借款数额,就无法确定借贷货币的多少,也失去了计算借贷利息的依据,因此,没有借款数额条款,借款合同便不能成立。

    五、借款利率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借款利息与借款本金的比率。利率的高低对确定借贷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多少至关重要,借款合同不能没有利率条款。

    六、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是指借贷双方依照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应按借款种类、借款性质、借款用途分别确定。在借款合同中,当事人订立借款期限必须具体、明确、全面,以确保借款合同的顺利履行。

    七、还款方式

    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采取何种结算方式将借款返还给贷款人。借款人一般可以采用一次结清和分期分批偿还,如果是分期的情况,应明确具体时间以及具体金额等。

    八、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借款合同中缺少了违约责任条款,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就失去了法律约束依据,当事人的权利就失去了保障,合同履行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对于督促当事人及时、正确、全面地履行合同,保护当事人权益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是合同的主要条款。

  • 146人看过2024-01-18
    1、代理权是基于一定的授权而产生的,在各种代理关系中,授权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委托代理人的授权人是被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则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获得代理权;指定代理人则根据法律授权机关的指定行使代理权。
    2、代理关系是基于两类基本法律事实产生的,一是特定的法律关系或特定的社会关系;二是授权行为。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委托代理关系赖以产生的委托合同和授权行为。
    委托合同和授权行为虽同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依据,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双方法律行为,后者是单方法律行为。
    3、授权行为的法定形式是代理证书。代理证书是指证明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法律文件。在不同的代理中,代理证书是不同的:在法定代理中,代理证书是户口册、户籍机关或有关单位出具的证明法定代理人身份的文件;在指定代理中,代理证书即指定机关制作的代理指定书;而委托书则是委托代理的代理证书。
  • 126人看过2024-01-18

    1、争取合同的起草权

    2、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

    首先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了解其经营范围,以及对方的资金、信用,经营情况,其项目是否合法。同时也要审查签约人的资格,查看对方提交的法人开具的正式书面授权证明,了解对方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时效性。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3、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要一致

    4、注意价款支付及其方式

    5、用词要严谨

    6、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违约的责任

    7、合同条款尽量对等

    8 、约定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和诉讼管辖地要明确具体

    9、充分重视对法律专业人员的利用。

  • 136人看过2024-01-18

    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主要包括:

    1、有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对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对方丧失商业信誉;

    3、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 123人看过2024-01-18

    缔约过失请求可得利益损失赔偿时,因为可得利益损失较难确定,并且双方要是没成立合同,那么过错方可能会以此为理由拒绝赔偿。

    按规定,缔约过失的赔偿范围包括以下:

    1、固有利益损失;

    2、信赖利益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因此,在缔约过失中可以主张间接损失,即主张可得利益损失。

  • 120人看过2024-01-18

    涉及。

    在当事人违约时,合同继续履行引发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涉及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131人看过2024-01-18

    同时履行抗辩权属延期的抗辩权,只是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非永久性的抗辩权。

    对方当事人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同时履行抗辩权消灭,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如果当事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当,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的责任由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承担。

  • 145人看过2024-01-18

    不能。只有在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时,能够履行而没有按期履行债务。

    其构成要件为:
    (1)须有债务存在;
    (2)履行须为可能;
    (3)须债务履行期已届满;
    (4)须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未履行;
    (5)须无法律上的正当理由。
    给付迟延的法律后果为:
    (1)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
    (2)债务人赔偿因迟延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
    (3)在迟延履行后,如遇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人须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但如债务人能证明纵然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将发生的,则可免责;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 138人看过2024-01-18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又称第三人负担的合同,指双方当事人约定债务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例如甲乙约定,甲欠乙的钱由丙偿付,即是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丙之所以能向乙清偿,多是因甲丙之间另有对价关系。由丙直接向乙清偿债务,可省多环履行的烦劳。
  • 200人看过2024-01-18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