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30人看过2024-01-18

    合同变更的条件主要有:

    1、存在着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

    2、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如上所述,狭义的合同变更即指合同内容的变化而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化。

    3、合同的变更须依当事人协议或直接规定及法院裁决,有时依形成权人的意思表示。如果是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变更合同,则必须遵循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如果是根据法律规定变更合同,则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变更合同。

    4、须遵守法律要求的方式。对合同的变更,法律要求采取一定方式的,必须遵守这种要求。

  • 156人看过2024-01-18

    不能。

    签订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而项目部并不属于法人或者其他单位,所以不能成为合同的主体。

    任何合同的订立都离不开订立合同的主体,也就是订立合同主体存在是前提条件,当这个前提条件不适格时,合同就会存在风险,想要通过合同关系得到相应利益的愿望就会落空。这样的不适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

    二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履行合同的能力。

  • 148人看过2024-01-18

    1、在订立合同时,订约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利益严重失衡。

    结果的不公平作为一个客观要件而构成显失公平的条件是自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果的不公平是在订约之间由合同的内容决定的。

    2、合同一方具有明显优势,或另一方处于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草率行事。

    (1)一方处于优势

    这种优势包括经济上、政治上、身份上等方面的优势。

    (2)另一方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草率行事。

    3、获利方主观上存在恶意

    获利一方故意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或他方无经验,过于轻率而签订了显失公平的合同。

    (4)显失公平的后果系因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所致。

    在认定显失公平时强调获利人的主观故意,一方面约束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法院不能仅凭结果的显失公平而轻易地变更或撤销合同,另一方面,由提出变更,撤销之诉的一方对程序性显失公平免举证责任。减少了当事人滥用显失公平原则的可能性。

    4、受损方不具备充分自觉和真实自愿。

    虽然在获利方具有优势或受损方因急迫、无经验、缺乏判断力、草率的情形下签订的合同,受损方或是迫于压力或是注意不够才签订合同,多数情况下签订这种显失公平的合同是违背他的真实意愿的,但也不能排除例外情况的存在。

  • 120人看过2024-01-18
    合同成立后的效力可能是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合同有效是指满足合同有效条件,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情形;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对合同双方不具有法定约束力的情形;合同可撤销是指存在法定可撤销事由,可以被撤销的情形;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的效力还未明确的情形。
  • 129人看过2024-01-18

    有效。

    债权债务转让并没有规定要签订书面合同,所以债权债务转让符合相关要求,口头约定也具有法律效力。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138人看过2024-01-18

    变更备案相关证明文件:

    (1)凡涉及继承的,须提供公证部门出具的继承公证书;

    (2)凡涉及协议离婚的,须提供民政部门的离婚协议书;

    (3)凡司法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须同时提供生效证明书或协助执行通知书;

    申请人身份证明:

    (1)属个人的,提供身份证明复印件;

    (2)属企业的,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复印件、工商企业查询资料正本;

    (3)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的,提供机构代码证或政府批准成立的文件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属企业非法人单位须上级主管部门加意见;

    (4)申请人为未成年人的,需由其监护人(父母双方)代签名,提供监护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户口簿或关系证明等相关资料及保证书(监护人);

    (5)个人授权他人代理的,须提供经公证或认证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委托代理人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6)非个人授权他人代理的,须提供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发并加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7)境外个人、企业或组织(包括港澳台地区)提交的身份证明按规定均须经过公证或认证,并提供中文译本。

  • 193人看过2024-01-18
    合同没到时间的,也可以变更合同的,合同的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或者一些特殊的情形时,可以变更合同。对于这些合同,如果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再需要合同为其带来利益,则可以变更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 133人看过2024-01-1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消费者支付预付款后,买卖合同没有成立的,合同就无效,合同无效的要退还已经交纳的预付款。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128人看过2024-01-18
    有限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合同的订立应遵守《公司法》程序上的要求。有限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未经上述程序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会因程序的瑕疵被认定为无效或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政策或公司章程关于转让时间、转让主体、受让主体的限制性规定。《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主体,不得受让公司股权成为公司股东。法律、法规对交易主体权利能力有禁止性规定的,这类主体不得违反规定订立股权转让合同,例如,股东不得向公司自身转让股权、《商业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以受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的形式向外投资等等。
  • 119人看过2024-01-18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为避免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效力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而影响相对人的权益,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2、无权代理:行为人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表示同意的,由被代理人承担合同责任;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3、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