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应严格审查合同内容,使权利、义务对等、条款规范、约定明确,以利履行。合同主要条款不能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以防止对方利用条款设置骗局,留下隐患。这项工作,应该由法律顾问或者律师把关。
(2)建立健全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企业应制订一套完善而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
(3)聘请法律顾问,降低经营风险。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诈骗屡屡得手,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因此,企业除了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外,聘请有合同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律师做法律顾问,是当务之急。
(一)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1、合同对方为自然人:核实并复印、保存其身份证件(勿以名片代之),确认其真实身份及行为能力。
2、合同对方为法人:
到当地工商部门查询其工商注册资料并实地考察其公司情况,确定其真实性;
核实订约人是否经其所在公司授权委托,查验其授权委托书、介绍信、合同书;
签订合同必须加盖对方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
3、合同对方为“其他组织”:
对方当事人为个人合伙或个人独资企业,核对营业执照登记事项与其介绍情况是否一致;由合伙人及独资企业经办人签字盖公章。
法人筹备处:确认经办人身份及股东身份,加盖法人筹备处和股东公章。
(二)合同形式:
1、最好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2、采用口头、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签订确认书并盖章签字。
3、倒签合同要标明合同背景。
(三)合同的必备条款要具体、明确:
1、当事人名称须真实、一致
2、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包装方式要具体、明确
3、注意验收方法、程序和时间
4、履行方式须具体:交货方式、结算方式
5、履行期限须确定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
6、尽量明确本司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7、违约责任要量化为违约金或确定违约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8、解决争议办法为协商、诉讼,仲裁。
(四)订约前的合同义务:
1、尽协助、通知义务
2、订约时获取的对方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和使用
(五)对公司开出的授权委托书、介绍信、盖章的合同书等授权性文件要跟踪管理,出具时应标明合同对方名称及授权范围、有效期限,业务结束要及时收回。
业务人员离职要及时收回上述文件,无法收回的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单位并做证据保全。
发现业务人员在委托授权终止后仍以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及时确定是否追认;不予追认的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证据保全。必要时要求警方介入,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遇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及时收集保全证据,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即一年)。
(七)合同签订后,合同原件须交公司统一保管。
(八)合同内容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不得含有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及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订立合同分为要约和承诺两阶段,具体如下:
1、有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合同是一方或者多方达成的协议,因此订立合同须由至少两方当事人参与。而订立合同当事人是否为多方或者是双方,决定于参与的人是否为相互独立的意思主体。
2、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的互动。合同订立是由独立的主体相互接触,互为意思表示,直到达成协议的过程。因此,合同的订立须有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从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
3、是特定当事人之间为订立合同做出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只能是在特定的人或者特定范围内之间进行的,并且当事人须以缔约为目的进行接触,当事人之间相互作为的意思表示是为订立要约发出的。
一、当事人条款。
受委托人一旦对委托人作出承诺,就必须按委托人的要求处置好委托人委托的事项,反映出其严格的人身隶属关系,因此,在签订委合同时,应具体、准确地载明其基本情形的条款,不可简称或代称。
二、委托处置的事务。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委托受委托人完成某一事项的处置。因此,委托的事项必须具体,处置的程度要清晰、明确,不可含糊不清。
三、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合同中应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利于受委托人在权利范围内完全履行义务,顺利完成委托事项,如果在合同履行期间内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也有清楚的尺度衡量自己行为得失,便于争议的解决。
四、报酬。
委托合同如果是有偿的,委托人在受委托人完成委托事项后,应当支付约定的报酬,报酬支付的方法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五、完成委托事项的质量要求。
即受托人处置委托事项应达到的委托人的要求,制定该条款是衡量和计算报酬的依据。
六、完成委托事项的期限。
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完成的事项的时间规定,委托人应按时间约定要求受委托人保质保量完成委托事项,受委托人也应在约定的时间内达到委托人的要求,如不能按时完成,则构成违约,不仅不能如数获得约定的报酬,还要承担违约责任。
七、违约责任。
是双方依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履行的结果,是认定赔偿的依据。
八、争议解决的方式。
九、其他条款。
知识总结:签订合同的好处就是在日后出现纠纷的话可以有依据。具备委托合同的必备条款不但是关系到双方的权利,还关系到合同的有效性。
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核实并复印、保存其身份证件,确认其真实身份及行为能力。
(二)尽量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三)采用口头、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必须签订确认书并盖章签字。
(四)合同的必备条款要具体、明确。
(五)遇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及时收集保全证据,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
合同订立的方式有:
主要有三种,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租赁期限较长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租赁物名称、数量、规格、技术性能、检验方法、租赁期限、租金构成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币种、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的归属等条款。
融资租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的,发包人应当与监理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委托监理合同。发包人与监理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应当依照本法委托合同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之间就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订立的合同,参照技术开发合同的规定。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1、俏货引诱。利用紧缺畅销商品,诱人签订购销合同,骗取预付款或定金。
2、鱼食诱饵。先履行几份小额合同,制造履约能力强、信誉好的假相,骗取信任后签订大额合同,骗取大量货物或大额货款,然后销声匿迹。
3、移花接木。让对方看别人货物,一旦签约骗取对方货款或定金后,便再无踪影。
4、假冒身份。私刻公章,伪造企业,然后与人签订合同,骗取货款或货物;通过关系或采取挂靠等方式,骗得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营业执照,借此行骗;假冒具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企业的名称,骗取信任签订合同骗取单位的空白介绍信、盖有合同章的空白合同,骗签合同。
5、设置圈套。事先精心设计并诱人签订根本无法履行的加工承揽合同。被骗方落入圈套后,合同不但无法履行,而且事先支付给骗方的定金和原料无法追回。
6、设托骗卖。即“买方”是“卖方”的“托儿”。
7、传真诈骗。骗签合同后,骗方利用汇款时间差,先通过银行向供方汇去少量货款,待取得盖有银行公章的汇款单后,用涂改液改为大额汇款,再用传真机发往供方,诱使供方发货,待提货后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