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23人看过2024-01-01

    1、重大误解。《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欺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违背真实意思。《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胁迫。《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128人看过2024-01-01
    格式条款无效。
  • 128人看过2024-01-01

    在签订合同后,发现合同存在问题的,能不能撤销合同,应该根据问题的大小,严重性而定。若问题不对是否签订合同产生决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以合同有问题为由,要求撤销合同。因为合同是双方自主自愿订立的,是双方意见的达成一致的具体表现,且在签合同前,双方都已经审核过合同,应当预见合同所带来后果。双方应该是尽量通过达成补充协议的方式,解决合同问题,而不是要求撤销合同。

  • 119人看过2024-01-01
    不能行使。合同撤销权与抗辩权是两种不同的权利,且抗辩权的行使并不包括合同撤销权。
    抗辩权有:
    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一方当事人在他方当事人未履行对价义务而请求其履行时,有拒绝履行自己义务的权利,如,甲与乙约定甲交货时乙就交钱,但是假如乙不交钱要甲先交货那甲就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了。
    2、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要求的权利。
    3、不安抗辩权:是指应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发现后履行一方的财产状况恶化,可能危及到债权时,在后履行方未履行或未提供担保前,有拒绝先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
    而撤销权在债权中是指债务人作出有害于债权的行为,有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如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所以,合同的履行抗辩权并不包括撤销权。
  • 135人看过2024-01-01
    (1)要求选择信托管理人的权利;(2)对信托财产给予强制执行,提出异议的权利;
    (3)要求改变信托管理方式的权利;
    (4)当受托人管理不当或违反信托契约时,对受托人要求补偿信托财产的损失以及复原的权利;
    (5)要求法院就信托事务的处理进行检查的权利;
    (6)对受托人的辞任予以承诺的权利;
    (7)要求解任受托人的权利;
    (8)信托结束而无信托行为规定的财产归属者时。取得信托财产的权利;
    (9)当委托人享受全部信托利益(自益信托)时解除信托关系的权利。
  • 126人看过2024-01-01
    一、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
    2、行为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行为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误解是由行为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主观上并非故意。
    二、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合同的履行对一方当事人有重大不利或明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方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享受极少的权利,或者在经济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损失。而另一方则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利益,承担极少的义务而获得更多的权利。
    2、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
    3、受损失的一方是在轻率、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行为。合同撤销的条件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个是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 219人看过2024-01-01

    合同撤销权案由有:

    1、撤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纠纷。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明确表示对已经到期的债权表示放弃行为的撤销要求。

    2、撤销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纠纷。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无偿地将自己的金钱或者其他财产赠与他人,没有任何对价。

    3、撤销债务人低价转让财产纠纷。

  • 156人看过2024-01-01

    违反保密协议首先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而达成的合意,合法的保密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不得违反。如当事人未履行保密协议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否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都是对保密协议的违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

    侵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也可能构成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

    侵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如有以下行为,并且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 126人看过2024-01-01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现实交付才能成立的合同。以合同除意思表示之外是否需要其他现实成分为标准将合同划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区分之意义在于确定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
  • 132人看过2024-01-01
    法律对合同效力有特别规定的,依规定。如《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以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未按规划许可内容建设的房屋、未经批准或未按批准内容建设的临时建筑、超期的临时建筑为标的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如在一审庭审辩论终结前对许可审批程序予以补救,可认定有效。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