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人看过2024-01-27
实际出资公司股东的出资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股东的出资形式是法律有所限定的:应当是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这就要求股东的出资首先是财产,其次须能够被货币评估,还须能够转让其所有权;
2、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而技术人员的技术或技能与劳动者本人的人身有紧密的联系,一旦脱离人体则不能存在,如果劳动者以其劳动力作为出资,公司根本无法获得对这一财富的控制,也不可将此财富用以承担对外的债务,所以,这种技能是不能转换成可转让的财产,不可以作为股东的出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也不能作为出资。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股东身份还有可继承性的特征,一旦劳动者去世,其出资也自然消失。因而,即便是劳动者有很高的技术也不能以此技术作为出资。
-
172人看过2024-01-27
依据处理公司法相关案件的经验,股东出资额是公司财产。公司作为法律拟制人,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公司刚成立时,公司的主要财产是公司的股东出资,股东用货币或者其他可以估价的动产出资的,需要交付于公司。股东用不动产出资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产权过户到公司的名下。这些股东的出资,都需要转移出资财产的所有权,因此该出资财产在所有权转移后公司都属于公司的财产。
-
125人看过2024-01-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间也好,股东与非股东间也罢,为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及为了避免日后发生纠纷,均应当签订《股权赠与协议》。股权赠与协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国籍等;
2、公司简况及股权结构;
3、赠与方的告知义务;
4、股权赠与的份额,股权赠与的条件;
5、股权赠与的交割期限及方式;
6、股东身份的取得时间约定;
7、股权赠与变更登记内容,实际交接手续约定;
8、股权赠与前后公司债权债务约定;
9、股权赠与的权利义务约业;
10、违约责任;
11、适用法律争议解决;
12、通知义务、联系方式约定;
13、协议的变更、解除约定;
14、协议的签署、生效;
15、订阅时间、地点。
-
168人看过2024-01-27
不需要。继承人所继承的股权,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我国遗产税虽在酝酿之中,但尚未形成具体税目。我国现行法律没有针对遗产所得予以征税的法律规定,《个人所得税法》也没有予以规定。因此,继承的股权所得收益仍是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真空”,根据税收法定原则,自然人继承股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127人看过2024-01-27
一、公司股权继承怎么处理
小股东救济制度。
如果继承人是小股东,一旦小股东受到大股东、老股东的不当排挤和压迫,可以援引《公司法》第33条规定的查账权、第75条规定的退股权、第183条规定的解散公司诉权,以寻求公平合理的救济途径。
同时,老股东作为小股东也可援引上述规定,寻求公平合理的救济途径。除了上述救济途径,可以要求大股东以公允价格购买小股东的股权。
大股东维权方案。
有限责任公司是基于股东之间的相互信任设立的,由于继承人继承股东身份,很有可能发生继承人与原股东不合的问题,以下几种救济方法:
(1)继承人将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退出公司。
(2)控股股东可以借助于表决权优势通过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并进行清算。
如果符合《公司法》第183条规定的条件,可以申请法院强制解散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因自然人股东死亡被继承,其实就是股权被转让的一种特殊情形,受到公司的人合性特征影响,股权继承构成对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冲击。
-
208人看过2024-01-27
1、我国现行《公司法》有关股权继承的规定
《公司法》第75条规定,股权可以被继承,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该条法律可知我国公司法承认股东的股权可以被继承,但股权继承人继承股权受到公司章程的限制。但就我国现行公司法来说,股权在进行继承时,没有具体可适用的法律,这就导致现实中关于股权继承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我国《继承法》有关股权继承的规定
我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由于当时立法的时代背景以及立法技术的限制,并没有给“个人合法财产”所包括的内容给予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个人合法财产”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3、有关股权继承的其他法律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的相关规定
第16条规定,夫妻双方起诉离婚时,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了公司股权,但却是以其一人名义购买时,按以下两种情形分别处理:一是,夫妻双方协商将用共同财产以一人名义购买的股份转让给一方,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则该夫妻的一方可以取得以共同财产权购买的股份。二是,其他股东同意购买其股权的则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购买其股权。该条法律不仅为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股权提供处理方法,为夫妻一方取得股权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立法的技巧。
(2)《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
《合伙企业法》第50条规定合伙人去世后其继承人可以继承其在合伙中所享有的合伙份额,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之一,取得全体合伙人的同意或者协议中有关于财产份额继承的规定。
-
195人看过2024-01-27
股权继承公证属于财产继承公证,所需费用标准如下:
(1)受益额20万以下的部分,按1.2%收取;
(2)超过20万不满50万的部分,按1%收取;
(3)超过50万不满500万的部分,按照0.8%的收取;
(4)超过500万不满1000万元的部分,按0.5%收取;
(5)超过1000万的部分,按0.1%收取。
-
132人看过2024-01-27
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给了钱以后就算拿到股权变成股东了。其实不然。根据我国《公司法》第32条的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也就是说,只有你的名字在股东名册上,你才算真的股东,才能享有股东的权利。但是,这还不算彻底搞定。《公司法》第32条接下来还规定了:“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
第三人”。也就是说,新股东要去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只有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外人在查询公司档案的时候,才能看到谁才是股东,说白了,工商登记变更就是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才是股东。因此,名字出现在股东名册上,意味着你正式成为股东,但想要彻底抓住你的身份和地位,一定要去工商部门做变更登记,才能掌握稳稳的股东权利,去对抗外界的意外情况。
-
131人看过2024-01-27
手续股权在本质上是股东对公司及其事务的控制权或者支配权,是股东基于出资而享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总称。具体包括收益权、表决权、知情权以及其他权利。
1、股权转让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其它现有的股东,即公司内部的股权转让;二是股东将其股权转让给现有股东以外的其它投资者,即公司外部的股权转让。这两种形式在条件和程序上存在一定差异。
(1)内部转股:出资股东之间依法相互转让其出资额,属于股东之间的内部行为,可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出资证明书等即可发生法律效力。一旦股东之间发生权益之争,可以以此作为准据。
(2)向第三人转股:股东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出资时,属于对公司外部的转让行为,除依上述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相关文件外,还须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对于向第三人转股,《公司法》的规定相对比较明确,在
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该项规定的立法出发点是:一方面要保证股权转让方相对自由的转让其出资,另一方面考虑有限公司资合和人合的混合性,尽可能维护公司股东间的信任基础。根据公司法的这一规定和公司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外部股权转让必须符合两个实体要件: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和股东会作出决议。这是关于公司外部转让出资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了以下特殊内容:
第一,以人数主义作为投票权的计算基础。我国公司制度比较重视有限公司的人合因素,故采用了人数决定,而不是按照股东所持出资比例为计算标准。
第二,转让方以外股东的过半数。
2、股权转让实务操作方式:股权转让的实施,实践中可依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先履行上述程序性和实体性要件后,与确定的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使受让人成为公司的股东,这种方式双方均无太大风险,但在未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之前,应签订股权转让草案,对股权转让相关事宜进行约定,并约定违约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另一种方式转让人与受让人先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而后由转让人在公司中履行程序及实体条件,但这种方式存在不能实现股权转让的目的,以受让人来说风险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受让人要先支付部分转让款,如股权转让不能实现,受让人就要承担追回该笔款项存在的风险,包括诉讼、执行等。
-
160人看过2024-01-27
认缴出资额并不是实际出资,符合条件下实际出资有可能为零。股东实缴出资额是投资人实际打到公司帐户的数额,实缴出资额就是各股东按照章程规定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实际缴纳的出资额。注册资本是企业根据企业章程规定应缴的注册金,实收资本是指依据经过会计师事务所询证后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掌握的企业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的一部分或全部。企业的注册资本根据公司法规定,不是必须一次性缴清的,例如:注册资本为500万美元的一家外资企业,第一期注册资本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个月内缴付全部注册资本的15%即75万美元即符合公司法规定,其余部分在取得营业执照12个月内全部缴清即是合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