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挪用公款的,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如何处理,如果股东及时归还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有限公司股东之间股权的转让程序为:
1、订立书面的股权转让协议;
2、办理变更登记;
3、提交股东身份证明、企业营业执照等材料;
4、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罚款金额由公司资产支付,特殊情况下对高管会有影响。
一般不会牵连到足额出资且未任高管的股东。
也就是说,公司责任与股东责任是分离的,公司涉嫌单位犯罪或者违法的,由公司自己承担责任,股东没有参与或者不知情的,不承担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伪造股东签名变更公司的是属于诈骗的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承担刑事责任,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股东要求解散公司程序:
1、成立清算组,应当在15天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解散时,清算组由全体股东组成;
2、通知债权人;
3、注销登记,清算组结束工作之后,将股东会及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
4、公告公司终止。
股东是否会被开除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东除名的前提和条件为:公司章程中对股东除名事项有明确规定,且该规定不应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序良俗。公司需拥有股东存在违反公司章程“除名”条款行为的充分证据。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