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民事法律行为,其主要流程如下:
1、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的,要经过股东会讨论决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只要通知公司及其他股东即可;
2、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对转让股权的权利和义务做出具体规定;
3、凡涉及国有资产的股权转让,都应进行资产评估;
4、对于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要报原审批机关审批同意以后才可以办理转让手续;
5、发给新股东出资证明书;
6、修改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并向工商局进行工商变更登记。至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完成。
1. 普通转让与特殊转让。
这是根据股权转让在《公司法》上有无规定而作的划分。普通转让指《公司法》上规定的有偿转让,即股权的买卖。特殊转让指《公司法》没规定的转让,如股权的出质和因离婚、继承和执行等而导致的股权转让。
2.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这是根据受让人的不同而作的分类。内部转让即股东之间的转让,是指股东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公司的其他股东。外部转让,是指部分股东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
3.全部转让与部分转让。这是根据标的在转让中是否分割而作的划分。部分转让指股东对股权的一部分所作的转让,也包括股权分别对二个以上的主体所作的转让。全部转让指股权的一并转让。
4.约定转让与法定转让。这是根据转让所赖以发生的依据而作的划分。约定转让是基于当事人合意而发生的转让,如股份的出让等。法定转让是依法发生的转让,如股份的继承等。
5.其他分类例如,退股是基于司法权而发生的,具有强制性,可被视为一种强制转让。
如果投资者为外国个人,而中方这边也是个人的话,那么只能以中外合作的形式,可以注册为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合伙企业。
外资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伙,外资独资)
1、需要确认你们公司的股东数量,分别都是什么性质的股东(自然人还是非自然人)
2、其次中方自然人不可以和外籍自然人成立公司。
3、外资股东成立的条件,独资外籍自然人或者非自然人,中方企业和外籍自然人,或者企业,不可以都是自然人。
4、成立的流程和内资流程基本一致,就是多了一个商委的一个外资批复证明,其次注册资金多元化。
5、外籍人需要提供在中方的实际居住地址,提供公证处的公证书。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私下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主要还是看有没有违反法定的几种情况,如果没有违反就是有效的。具体的法定情况如下:
1、违反公司章程规定。
2、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章程没有对股权转让进行规定时,股权转让应适用公司法第72条之规定。如果股东违反其规定转让股权,应被认定为无效。
3、违反特别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如股权转让方是个人,需要个人出,交纳个人所得税。交纳标准:按照转让成交价减去当初出资价和费用,按照此差额20%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于股权受让方不需要交税。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之间股权转让应缴纳的费用
如股权转让方是单位,需要交纳所得税,不需要交营业税,对于股权受让方不需要交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国有股份制公司有盈利能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第一八十二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股权转让后变更的,不是支付赔偿的情形,所以公司不需要支付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常见的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15种
经济补偿金一般发生在劳资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并不是所有解除劳动合同都能要求单位支付。常见的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员工提出离职的;
3、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未提供劳动保护,员工提出离职的;,
4、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未提供劳动条件,员工提出离职的;,
5、.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提出离职的;
6、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员工提出离职的;
7、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合法,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员工提出离职的;
8、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
9、劳动合同到期单位决定不续签合同的;
10、劳动者不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的;
1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无法从事新安排的工作的,解除劳动合同的;
12、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
13、劳动合同期满的。
14、用人单位宣告破产的;
1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的。
股权变更一般需要三十个工作日。通常情况下,股权变更的时间是:
1、公司营业执照的变更时间大概是五个工作日;
2、组织机构代码变更时间一般是三个工作日;
3、国地税登记证变更时间大概是五个工作日;
4、银行开户信息变更一般是五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