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股权纠纷
  • 140人看过2024-01-21

    在控股合并形式下,子公司的净利润(损失)中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在母公司未持有子公司全部股份时,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损失)多数应确认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而另外少数部分则是少数股东损益,其数额为少数股权比例与子公司净利润(损失)的乘积。

    在实体理论下,少数股东损益为子公司账面净利润(损失)调整了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的摊销额及商誉的摊销额之后的余额与少数股权比例的乘积,在合并利润表中列为企业集团利润总额的分配。在按复杂权益法处理时,若会计期内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了资产或其所发行债券为母公司所购人,则作为计算少数股东损益基数的子公司净利润(损失),尚需调整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或推定损益。

    在会计期内,少数股东损益与少数股东权益存在着一定的钩稽关系,即期初少数股东权益,加本期少数股东损益,减去本期分配给少数股东的利润,检查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正确性。

  • 133人看过2024-01-21
    1、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也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
    2、平均股东权益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股东权益的平均值。
    3、其计算公式是:平均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2;
    4、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说明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
  • 130人看过2024-01-21
    1、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2、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3、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 128人看过2024-01-21
    与解决其他纷争一样,坦诚、友好协商应是化解股东权益纠纷的最佳方式,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将宝贵的时间用在事业的拓展上,而且以协商方式化解纠纷通常还能保全事业。以协商方式解决股东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纠纷,还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纠纷,寻求防范和解决的方法。
    一、股权确认
    创业者设立公司或者参与设立,或者受让公司股份,或者取得技术股、赠与股等,但是在行使股东权益时却遇到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就需要对股权作出确认,也就是要确认其在公司的股东身份。
    二、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
    股东要求分配应以股东会决议为依据,但是如果公司不召开股东会或者虽召开但决定不分配,就只能通过诉讼主张权利。公司未依据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召开定期股东会议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公司限期召开股东会议。有限公司代表1/4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不予召开的,提议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公司限期召开股东会议。公司连续五年或者五年以上盈利,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分配利润条件,但不分配利润的,在股东会决议表决时投反对票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三、股权转让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设定了一套规则,即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应当向公司和其他股东告知拟受让人和拟转让价格条件。公司应当召开股东会征求其他股东的同意。公司未及时召开股东会的,拟转让股权的股东可以书面形式分别征求其他股东的同意,请求其在确定的期限内答复,逾期未答复者视为同意。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不同意向非股东转让股权的,公司应当在一定期限内指定异议股东购买拟转让的股权,异议股东应当与拟转让股权的股东签订协议,其价格条件不能协商一致时,应以评估方式确定股权价值。
  • 174人看过2024-01-21
    少数股东损益是一个流量概念,是指公司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其它非控股股东享有的损益,需要在利润表中予以扣除。利润表的"净利润"项下可以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其对应的存量概念是"少数股东权益"。
  • 137人看过2024-01-21

    一、依法行使知情权、撤销权

    中小股东要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当对公司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公司股东享有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这也是股东全面了解公司情况的首选方法。股东的这些权利是法定的,公司不能拒绝。当公司侵犯股东的知情权时,该股东即可以原告的名义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东查阅到这些资料后,如果经过分析后认为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则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无效。

    二、依法行使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的权利

    中小股东可以单独或者联合行使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的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公司的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股东会的,或者在中小股东认为有召开临时股东会必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三、依法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的权利

    当出现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这些情况时,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以自己的名义维护公司和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前述行为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依照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130人看过2024-01-21

    以被侵害的股东具体权益来来划分,公司侵权纠纷主要有以下类型:

    1、公司知情权侵害

    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帐薄与记录查阅权,提请审计确认公司财务状况权,公司经营状况质询权等遭受侵害的纠纷。

    2、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召集、召开请求权侵害

    鉴于我国目前公司比较普遍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现状,此类纠纷主要表现为受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掌控的公司董事长(或执行董事)对中小股东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召集请求权的侵害。

    3、公司盈利分配权侵害(股利分配权纠纷)

    4、股权转让或新股认购权侵害(股权转让权纠纷)

    其中,除通常的股权优先受让权或新股认购优先权、增资扩股优先权外,还应包括有待《公司法》立法确立的公司部分股东权益在遭受其他股东侵害而其他途径维权不能、出资公司目的无法达成情况下的公允(如参考公司净资产值)转让股权请求权,它与下述第6种非目前《公司法》法定解散请求权之外的在公司权力博弈陷入僵局、部分股东出资目的无法达成情况下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应作为被侵权股东的备选权。

    5、股东共益权侵害

    这是最广泛的一种公司股东权益侵权纠纷。包括大股东或公司高管关联交易、个别股东抽逃资金或挪用公司资金、侵占公司财物、公司董事或高管怠于或不当履行职责、少数股东非法干预或不作为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等非法侵害公司权益,并间接侵害其他股东共同利益的侵权纠纷。分全部股东共益权和部分股东共益权。

    6、解散公司请求权侵害

    包括我国《公司法》法定情形下的解散公司请求权侵害,包括在公司权力博弈陷入僵局、多年不分红、部分股东出资目的无法达成情况下的解散公司请求权侵害。

    7、股权(股份)与股东身份确认权侵害

    表现之一是为规避《公司法》有关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上限不得超过50人的规定而在公司设立时普遍采用一带多代表登记股东侵害股东及其股权确认与行使权的纠纷。之二是怠于或故意拖延办理股权(股份)转让工商变更等法定手续侵害受让人权益纠纷。之三是在公司部分股东涉嫌出资不到位、抽逃资金或挪用公司资金无法归还等情况下,其他股东请求重新确认公司股东身份及其各自持股比例的纠纷。

    8、公司剩余财产分配权侵害

    在主体上,公司股东权益侵权纠纷可能涉及到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公司、公司高管与公司或股东、公司与股东,由于上述提及的利益冲突、立法与操作缺陷、司法救济乏力,公司股东权益侵权纠纷实际表现形式与内容远非上述所能罗列。

  • 149人看过2024-01-21
    1、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账册;
    2、股东可以要求分红;
    3、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份;
    4、股东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
    5、股东可以寻求行政机关介入以维护自身利益;
    6、股东可将诉讼作为救济权利的兜底手段。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东为维护自身权益,向公司提出查询账册,提出分红,亦或者是提出公司回购自己股份,还是提出解散公司,而公司予以拒绝或者出现法定的情形,股东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甚至于行政机关作出的侵害利益的行政行为,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比如,若是股东提出书面请求要求查阅公司账册,公司拒绝查册的,股东则可向法院提起知情权之诉;而当公司以各种形式损害股东的分红权时,任何股东可股东会决议侵犯其正当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撤销股东会决议的撤销之诉,或者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的无效之诉。同时,可以向法院提起强制公司按照章程或者法律规定向其分配公司盈余的给付之诉;若出现了因公司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法定情形,可以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如果出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时,股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胜诉利益归于公司而非股东本人;最后,如果对工商行政机关作出的违法变更登记行为不服或者对于提起行政复议的结果不服,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来撤销相关的违法等级事项。
  • 123人看过2024-01-21

    一、股权确认

    创业者设立公司或者参与设立,或者受让公司股份,或者取得技术股、赠与股等时,在行使股东权益时却遇到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就需要对股权作出确认,也就是要确认其在公司的股东身份。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创业者,虽然出资创办了企业,却不是以其本人名义,而是用亲友、同学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进行。这种安排只对双方当事人有效,不能据此向公司主张权利。但是如果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出资,且公司已经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的,可以确认其股权。如果双方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实际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实际出资人可以请求确认其股权,要求名义出资人转交股息和其他股份财产利益。如果双方未约定出资人为股东或者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且出资人亦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以股东名义向公司主张过权利,出资人仅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者享有债权。这些安排的前提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二、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

    任何一个公司均有一部分股东相对弱势,如小股东或者其他对公司失去实际控制的股东,他们的权益基础是知情权,权益的最终实现是分配权。股东知情权体现在阅览、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管理人员名册、股东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等。当然股东也不能滥用其权利,比如股东请求查阅、复制公司会计帐簿的,应当说明正当目的。

  • 125人看过2024-01-21
    关于股东权益诉讼的规定:
    1、股东请求阅览、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管理人员名册、股东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公司应当提供。
    2、股东请求查阅、复制公司会计帐簿的,应当说明正当目的。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请求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请求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的,应持有公司1%以上的股份。
    4、股东因行使知情权受到阻碍,以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作出裁定。
    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公司合并、转让、实行股份交换、出租公司全部财产、对公司经营范围进行重大变更或者修改公司章程限制股份转让的,在股东会决议表决时投反对票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6、公司连续五年或者五年以上盈利,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分配利润条件,但不分配利润的,在股东会决议表决时投反对票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7、自股东会决议之日起60日内,股东与公司就收购股份协商不成的,股东可以在该期间经过后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8、公司未依据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召开定期股东会议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公司限期召开股东会议。
    9、有限责任公司代表14以上表决权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10以上股份的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不予召开的,提议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公司限期召开股东会议。
    10、人民法院裁定公司召开股东会议的,应当限定股东会议的召开时间并指定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原告股东负责召集和主持会议。
    12、股东主张撤销股东会议决议,应当自股东会议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提起诉讼;逾期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3、股东以股东会议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侵犯股东合法权益为由,请求确认股东会议决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