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继承需要什么材料
1、股权继承的法律依据
依照我国《法律》,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均可以成为遗产被继承。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也就是说股东生前可以立遗嘱确定一个或数个被继承人作为股东资格的继承人;如果没有立遗嘱,则发生法定继承,所有的被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该股东的权益和资格。
2、股权继承需提交的材料
(1)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即全部合法继承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2)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如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
(3)亲属关系证明。由死者单位出具或者户籍资料证明,列出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情况。
(4)数个继承人中如有放弃继承权的,应提交其放弃继承权声明书以及其他继承必须的文件。
(5)另外,由于股权继承的特殊性,还被要求提交下列证明材料:出资证明;
股东名册;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的公司章程。
个人独资企业只有一个股东,不需要股东会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股东资格继承中的法律风险
是否允许股东身份继承,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自己创办的公司,当然希望能由自己的子女继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要预防因继承矛盾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股东资格继承会对公司的“人合性”产生一定影响。股东之间的合作基础源于股东间的信任、能力、资源等综合因素的考量,若股东资格被继承,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会因继承人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其他股东不会基于对前股东的信任而自然转为对其继承人的信任。尤其可能存在多名合法继承人均同时继承股东资格的情况,势必会对公司现有的治理结构造成巨大冲击,影响公司控制的稳定性。
其次,股东资格继承可能使公司陷入僵局。股东人数的增加,会对公司的决策效率产生影响。一些情况下,继承可能引发家族成员的矛盾,比如遗嘱是否有效、多子女之间的纷争、婆媳两方互不相让、分股权还是分钱的分歧,等等。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继承矛盾延伸到公司股东层面,严重的甚至可能使公司陷入僵局,使公司无法作出有效的经营决策。
1、法律未对自然人股东资格作出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股东而成为投资设立公司的主体。在公司中对公司的股东年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2、但是,未成年人在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时候,必须经过监护人同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讨论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并无意义。关键是这些未成年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公司股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股权继承与股东资格是怎样的
在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诉请确认股东资格的案件时有发生,并逐年增多。以继承方式取得股权符合民法典规定,但继承人能否直接通过行使继承权取得股权,又属于《公司法》调整范畴。
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股权同自然人的财产一样,在自然人死亡的情况下,可以合法继承。但不能不看到,有限责任公司不仅仅是合资公司,一般还具有人合性的特点。股东之间的关系忽视不得,股东退出或死亡都关系到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自然人股东死亡后,股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由其继承人继承是天经地义,但是否接受该继承人成为公司股东也关系到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是否允许股东资格继承,要遵循公司章程的规定。如果公司章程不允许股东资格继承,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股权由公司或其他股东以合理价格收购,则继承人就不能成为公司股东,只能将继承的股权转让。本案中,被告公司章程并没有排斥性的规定,两原告依法可以享有股东身份和相应的股权。
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②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③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④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⑤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⑥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⑦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⑧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⑨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⑩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