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定代表人年龄没有限制的。但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经依法登记都可以成为。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指的是年满18周岁的人。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公司,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经依法登记都可以成为.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指的是年满18周岁的人。所以说有年龄限制,必须年满18周岁,但是法律是没有规定年龄的上限的。作为依法律规定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自然人,法定代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综合我国现行有关法定代表人任职的规定,其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有:
1、必须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必须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法人组织内部成员;
3、必须是从事法人业务活动的人;
4、必须是执行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5、必须经法律和法人组织章程规定的程序产生并依法登记注册。但是,已经担任他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者,原则上不得再担任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因为其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可以作为诉讼主体,若是在清算过程中,则是清算组代表公司进行诉讼。
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一)董事人数不足本法规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三分之二时;
(二)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时;
(三)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
(四)董事会认为必要时;
(五)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六)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暂时不经营但想保留该按时年报。
年报每年6月30号前完成;按时报税,可以零申报,但不能不报;公司注册所地一定要真实存在,确保不会因为虚拟地址或不存在地址导致工商处罚;保持与登记地址的常规联系,确保能正常收到函件或其他重要材料,必要的予以回复。
公司年报是由董事会主持编制向有关主管机关及股东大会汇报的有关公司经营的财务状况等的书面报告材料。年报一般包括,公司的损益表、公司主要业务活动的情况、固定资产所发生的重大改变、发行新股的情况、发行债券的情况、捐款、在职董事名单、股息分派意见、董事与公司之间发生契约关系的内容、董事购取公司股份或债券的协议详情、储备金现状及建议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公司界定及股东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1、营业执照持有人和法人代表可以不是一个人;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不能产生法人代表。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个。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职责范围内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活动,他的行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动,而是对法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法人代表的变更没有一定的程序,他不需要登记。而营业执照持有人是指持有营业执照的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账目由你来管,营业执照由她管没什么不可以的。营业执照上只要写法定代表人,他才是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不用写在营业执照上。
3、你们之间的合伙开店可以采用合同方式写仔细点就可以了,营业执照上的法定代表人一般是大股东。
股东的概念是对以其出资比例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并凭持有股票享受股息和红利的个人或单位。因此股东既拥有一定权利,也承担一定义务。
股东的主要权利是:参加股东会议对公司重大事项具有表决权;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举权;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权;发给股票请求权;股票过户请求权;无记名股票改为记名股票请求权;公司经营失败宣告歇业和破产时的剩余财产处理权。股东权利的大小,取决于股东所掌握的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股东跑路,若股东所在公司是本身应承担债务的主体,则可要求其所在公司承担相应责任,并不需要股东出面。若股东为公司债务的担保人或股东对公司尚有应尽的义务未履行,公司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确定股东应尽的义务,寻求司法途径要求强制执行。股东逃债的,可以对股东的个人财产进行追索。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刑法》修正案(六)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股东权益包括以下五部分:
一、是股本,即按照面值计算的股本金。
二、是资本公积。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
三、是盈余公积,又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四、是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一10%提取。用于公司福利设施支出。
五、是未分配利润,指公司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上市公司的债权人指公司主要资金的提供者。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法人单位及企业债券持有者。但股权资金的公司主要资金的提供者除外。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权利的象征,在现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审查是否盖有法人公章成为判断民事活动是否成立和生效的重要标准。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如发票的盖章),均可以公章代表法人意志,对外签订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凡是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绍信、证明或其他公司材料均可使用公章。
公司公章是公司处理内外部事务的印鉴,公司对外的正式信函、文件、报告使用公章,盖了公章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公章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掌,法定代表人如果把法定代表人章与公章一同使用就代表公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