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东缴纳出资
新《公司法》改原来的法定资本制折中的授权资本制,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注册资本的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
2、验资
所有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3、设立登记
股东的首次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构报送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登记机关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自执照签发之日起公司成立。
4、签发出资证明书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也称股单,是证明股东已缴纳出资额的法律文件。
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应在2-50个之间,如果公司的股东过多,那么就难以对众多的股东进行协调和管理,所以它的上限在50个以内。
法人代表死亡后,企业变更法人代表的流程如下:
1、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产生新的法人代表;
2、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3、提交新法人代表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等材料;
4、换发营业执照。
不麻烦。按照以下步骤办理即可:
第一步: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提出申请,经受理审查员初审通过,开具《受理通知书》或者《申请材料接收单》;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当场或者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材料(出具告知单)。
第二步:对申请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并出具《登记决定通知书》;
第三步:在10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可以凭《登记决定通知书》到发照窗口换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公司,监事不需要到场签字。
监事的产生:监事会成员一般由股东会选任,其办法与董事相同。不过,对于监事会中的职工成员,各国多规定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任或者由公司的工会组织选任,并且监事的任期为每届三年,可以连任。
监事除由股东会(股东大会)选任的股东代表担任外,还要有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担任。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关于监事资格的要求,与董事资格的要求基本相同。此外,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1、上市公司将资金委托给xx基金管理公司,存在法律问题。
由于上市公司的资金都是股东的投入(特别是包含了通过公募的中小股东资金的投入),因此上市公司必须遵守公开披露原则。而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参与私募基金的行为,又很少作出相关披露,因为如上市公司在募股、配股、增发前就提出参与私募基金炒股票,无论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还是在资本市场中小股东的接受方面,都很困难,我们的政策并不扶持这样的公司。因此,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是说一套做一套,把调剂后的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炒股,这对规范上市公司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上市公司的宗旨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及依托于流动市场的法人股、自然人股拍卖等,投资私募基金不仅自身不合法,而且其大部分投资活动也充满风险,并在政策上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其盈利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对上市公司承诺很高回报的私募基金运作将越来越艰难,风险也越来越大,从经济效益方面看是不利的。
3、由于上市公司在参与私募基金行为中,很难做到公开披露与透明,有些行为私下进行。这样,承诺对上市公司回报与实际签订回报过程中就容易产生灰色收入。例如,目前私募基金在招揽客户时,承诺20%利润率,甚至有的高达30%,但有些上市公司实际得到的回报率只有5%,甚至仅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不仅对上市公司经营骨干的道德培养和纪律遵守方面是一种违背,而且不利于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4、私募资金的理财行为在法律上不受保护。
这就决定了私募基金对委托人的承诺回报一旦不能实现,上市公司普遍也不敢和私募基金打官司,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收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称性。因此,这样的投资理财活动风险极大,上市公司参与这种投资行为,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同时也意味着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5、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中小投资者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亟须建立上市公司科学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制度性保证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上市公司委托私募基金代客理财活动来说,不仅在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没有确立之前,上市公司不宜参与私募基金的理财活动,而且在其合法地位确立之后,也应谨慎适度。至于上市公司在今后投资并开办私募基金,并组建相应的基金管理公司,则不啻为是把握未来资本市场走势的良好选择,现在就应引起关注。(**标准咨询公司董事长著名股份制专家刘*鹏)上市公司私募基金可以“联姻”
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联姻”须法律支持。随着沪深股市逐步进入高价区,随着因股票发行机制的改变而导致的一级市场收益率的大幅降低,也随着因股市监管力度的加大而导致的庄股行为的收敛,上市公司参与这些“私募基金”的风险也在日益加大。同时,大量的“地下基金”的长时期存在也不利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不利于股票市场健康而有序地发展,因此,现有“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和规范化问题就显得格外紧迫。从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的关系来看,由于私募基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具有合法地位的经济组织,因而在法律比较健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是可以参与私募基金的。
股东权限和责任划分主要有:
(一)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
(二)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会议;
(三)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行使表决权;
(四)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
(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
(六)依照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获得有关信息;
(七)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
(八)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所赋予的其他权利。
无论股东是否变更,公司主体不变,公司的债权债务延续,对外还是由公司承担责任和主张权利。在签订股权转让前,原股东应将公司的真实状况告知新股东,并经双方确认后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变更后债权债务即由新股东在其出资范围内承担。
如变更后出现尚未告知的公司债务(如对外担保责任、未在财务账册中体现的外欠款等)并造成公司损失的,新股东可追究原股东的违约责任。原股东还可与新股东以内部协议约定债权债务的承担方式,但是该协议仅对内有效,不能对抗第三人。
股东申请解散公司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和一些地方、企业提出,目前有的公司经营严重困难,虽未达到破产界限,但继续维持会使股东利益受到更大损失;而因股东之间分歧严重,股东会、董事会又不能作出公司解散清算的决议,处于僵局状态。公司法应当针对这种情形,规定股东可以申请法院解散公司,进行清算。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依据公司法的规定,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予以受理,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判决:
(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持续两年或者两年以上无法召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多数,持续两年或者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董事或者实际控制人有持续性的压制、欺诈行为,严重侵害股东利益,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纠正;
(四)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导致公司可能或者正在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
(五)其他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将造成股东整体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股东仅仅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劳动人事工作经历,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
2.开展职业介绍业务活动的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办公及经营场所的房屋应是商业用房;
(2)办公及经营场所的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
(3)办公及经营场所如是租赁的,租赁合同期在一年以上。
3.取得营利性职业介绍许可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公司或者非公司法人应当有5名以上的职业介绍经纪人;
(2)合伙企业应当有2名以上的职业介绍经纪人;
(3)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有1名以上的职业介绍经纪人。
4.应当是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职业中介等职业介绍类业务。
5.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规范。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不可以。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执行董事、董事长、经理担任。那么,在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时候,需要开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更换执行董事、董事长、经理。所以,只有大股东是不能变更法人的。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