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融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需要出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出质人所在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复印件以及股权合同。指定代表办理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指定代表的证明。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第七条
申请股权出质设立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记载有出质人姓名(名称)及其出资额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复印件或者出质人持有的股份公司股票复印件(均需加盖公司印章);
(三)质权合同;
(四)出质人、质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出质人、质权人属于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名,属于法人的加盖法人印章,下同);
(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在没有约定管辖的情形下,股权转让纠纷管辖法院为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股权众筹与股权融资的区别:
1、概念不同。股权众筹可以看做是股权融资的一种补充;
2、渠道不同。前者基于线上,后者注重线下;
3、目的不同。前者为了推广品牌认知、资源的整合,后者通常是缺少资金寻求融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条
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1、公司章程禁止股权转让,则可以向外转让股权。公司章程是不可以禁止向外转让股权的,但是可以自行约定转让的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章程变更需要进行登记。
2、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擅自处分质押股权的法律后果:
即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对于出质股东擅自转让质押股权的效力,可以从债权行为效力和物权效力两个角度分析。从债权行为来看,属于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如果质权人同意的,则为有效民事法律行为;如未征得质权人的同意或者追认,则为无效民事行为。
正常而言,公司注册地址做变更后,税务是否也要去做变更,这个主要看以下两种情况:跨区和不跨区。
跨区工商注册地址变更,这种情况是指公司将注册地址从这个地区搬到了另外一个地区,如拿广州举例,从天河区搬迁到白云区。那么整个注册地址是已经跨城区的变更。这种情况的变更,不但是公司工商所属地发生了改变,税务部门的所属地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公司不但要及时去工商做注册地址办理变更登记,同时在新营业执照下来后也要及时到新所属地的税务部门办理变更。以防发生注册地址异常造成企业税务异常。
不跨区变更,这个相对容易理解,就是同区将公司注册地址从这个街道搬到那个街道。公司的办公场所做了搬迁,发生了改变,但所处的地区没有变化,还是归属原来的工商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税务征管依然是原来的税务部门。这种情况的话,公司只需要去工商做营业执照注册地址变更登记即可,无需到税务做变更。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计算,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0年。在有效期限内,上市公司采取分期解除限售,每期时限不得少于12个月,即一年之后投资者才可以出售,其解禁具体时间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同时,每次解禁的比例不得超过激励对象获限售性股票总额的50%,这意味着投资者全部卖出限售股时间不得少于2年。
1.一个纳税年度内仅获得一次股权激励
2.一个纳税年度中多次取得股权激励或者同时兼有不同股权激励形式
国税函[2009]461号文规定,上市公司应将一个纳税年度内各次股权激励所得或者同时兼得的不同股权激励形式的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额。
一般情况下,注销公司的费用在3000元到6000元之内。
1.注销公司前,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所以,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