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可以是公司,不能是个人。
法人的本质是法人能够与自然人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成为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民事主体。以法人成立目的的不同为标准,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企业可以强制员工加班,员工不服从安排,可以视为旷工,达到一定天数可以按照单位的奖惩制度辞退该员工。同时企业在要求员工加班应该给员工合理的准备时间,同时还应该依照规定支付他们的加班费用。
员工要举报公司强制加班,用人单位强制加班怎么举报?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的加班的行为,那么可以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或者拨打相关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加班时间应该遵守法律的规定,如果有必要理由,一天不可以超过三个小时的加班时间。
1、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
《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76号)规定: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继续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银行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77号)第二条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3、年所得不超50万元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24〕43号)第一条规定:
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4、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77号)第一条规定:自2024年12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金融机构应将相关免税证明材料留存备查,单独核算符合免税条件的小额贷款利息收入,按现行规定向主管税务机构办理纳税申报;未单独核算的,不得免征增值税。
员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享有丧假。一般是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请假单
2、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
3、户口本或亲属关系证明
按国家人社部门的规定,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3天的丧假。如果是外婆等旁系亲属,可给予1天的丧假。不过,职工请丧假时是否要出具亲属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国家人社部门并无明确规定。法律上对于请假索要死亡证明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也并没有作出必须履行的要求。
4、丧假证明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
凭亲属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请丧假,正规的死亡证明是医院开的,并盖有医院的诊断证明专用章,一共三联,一联是《死亡医学证明》一联是《亡者火化证明》一联是《亡者注销户口证明》,三联俱全就是真的,还有就是看有没有诊断医生签字,医院盖章
公司经营异常是指公司没有依据法律的规定未在法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未在工商部门依法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等情况而被工商局纳入经营异常,公司被纳入经营异常后,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让公司恢复正常运转是极为重要的,经过了解,很多公司在被纳入经营异常之后并不重视公司信誉的回复,造成公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损害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以下是公司经营异常的处理方式:
(一)没有按时年报的企业,补报年度报告并对外公示后方可申请移出;
(二)没有按时公示即时信息的企业,公示相关信息后申请移出;
(三)住所失联的,企业通过登记的住所重新取得了联系,或办理住所变更登记后重新取得了联系,就能申请移出;
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需要提交的材料:
(一)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报告。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复印件,公司委托书(介绍信)及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加盖企业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1)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执行了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实施的犯罪分子。
(2)次数不同。假释只能适用一次,而且附有考验期和必须遵守的条件;减刑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次。
(3)内容不同。假释是将犯罪分子提前释放,在考验期内予以考验;减刑则是适当减少犯罪分子的刑期,犯罪分子仍然在监狱里执行相应的刑期。
(4)新罪和漏罪产生的影响不同。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有新罪或者漏罪的,则撤销假释,按刑法第69条规定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减刑后有新罪或者漏罪都不影响已经作出的减刑裁定。
(2)数据电文申报:数据电文申报是指税务机关确定的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电子方式。纳税人采取电子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