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38人看过2024-01-09

    出现下列情形,合伙企业应当解散:

    (1)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时,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7)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 123人看过2024-01-09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同时,对于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
  • 146人看过2024-01-09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同时,对于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
  • 130人看过2024-01-09

    (1)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时,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7)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 145人看过2024-01-09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

    (1)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时,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7)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 134人看过2024-01-09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同时,对于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

  • 131人看过2024-01-09

    1、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 138人看过2024-01-09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同时,对于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
  • 123人看过2024-01-09

    合伙企业解散的情形:

    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组织,而非法人组织解散的情形包括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出资人或者设立人决定解散等。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 136人看过2024-01-09
    1.涉案客户名单是否具有商业秘密特性;
    2.权利人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3.被告人是否实施了侵害行为;
    4.认定权利人的损失数额或被告的违法所得数额。
    并非只要是汇集了客户信息的名单名册,就必然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必须具备①秘密性②经济性③实用性④保密性四个特性,因此,客户名单要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受到法律保护,必然也要符合这四个基本特性。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