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人看过2024-01-13
1、向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有债务人欠债的证据,法院就能依法进行判决。如果判决之后债务人仍拒不还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2、借助他人之力,一个人独自上门讨债比较困难,借助他人的力量就好办得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生在世,绝不可能独自一人,只要有亲人、事业及交际圈,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债权人所要利用的就是这些人的影响力。具体做法可以是跟债务人的家人沟通,让其家人劝债务人还债。也可以是在债务人的工作范围内直接上门要债,不论是谁,对自己在外的形象都是极为重视的,因此,为了避免债权人的打扰,还债的可能性就大了。
-
128人看过2024-01-13
撤销权是指破产财产的管理人对债务人在破产案件受理前的法定期间内进行的欺诈逃债或损害公平清偿的行为,有申请法院撤销的权利。破产无效行为则是无效民事行为在破产程序中的表现特点作出的强制性规定。相对而言,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并无创新内容,而破产撤销权则建立了新的法律制度,所以本文重点论述撤销权。
-
128人看过2024-01-13
现在一般的见解认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权利的时候,应具备以下要件:
1、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其财产或者权利的行为。表现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产以及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2、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须发生于债成立之时或之后。认为若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发生于债成立之前,则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的恶意无从谈起。
3、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已发生法律效力。
4、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即有害债权。
5、债务人和受让人主观上有恶意或过错。将处分行为分为无偿处分行为和有偿处分行为。对无偿处分行为,采取过错推定的原则。对于有偿处分行为,只有当债务人和第三人双方在实施行为时都具主观上的恶意或过失,债权人才得行使撤销权。而当第三人为善意时,认为撤销权的行使不利于保护该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有违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法律原则;当债务人为善意,第三人为恶意或过失时,属于第三人侵权,故也不发生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问题。
-
182人看过2024-01-13
1、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且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均记载为他人的实际出资人。
2、名义股东将登记干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
3、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126人看过2024-01-13
1、公司不能清偿债务,指公司在经营中陷入困境,不能偿还债务或者不能继续偿还债务。偿还的能力表现于:
(1)公司的负债超过公司的资产,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形;
(2)是指公司的负债虽然未超过公司的资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无力调动资产还债;
2、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指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公司已无能力偿还已到期应依法偿还债务的情形。
-
505人看过2024-01-13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我国法律实行单一法定代表人制,一般认为法人的正职行政负责人为其唯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法人在内部关系上也往往是劳动合同关系,故法定代表人属于雇员范畴。但对外关系上,法定代表人对外以法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其与法人之间并非代理关系,而是代表关系,且其代表职权来自法律的明确授权,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是故,法定代表人对外的职务行为即为法人行为,其后果由法人承担。并且,法人不得以对法定代表人的内部职权限制对抗善意第三人。
-
170人看过2024-01-13
1、抽逃注册资本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将其资本抽回或者变相转移等行为。
2、虚假出资和抽逃注册资本将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以及抽逃注册资金罪,违反了刑法相应规定的行为人将承担刑事责任。
3、抽逃资金的说法由来已久,公司法对抽逃资金也专门制定了处罚办法,但是未对抽逃资金的行为作出明确界定。
-
246人看过2024-01-13
1、首先我们要确定要验资的股东、持股比例是多少、本次入资多少、是以哪种方式出资(实物资产、知识产权、货币)。
2、然后股东把资金打入公司账户,或者把实物或者知识产权评估投入到公司中。拿到这些凭证和公司资料(包括证照、章、公司最新章程)给到有出具验资报告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3、最后由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
324人看过2024-01-13
1、简单理解就是出让方将自己手中的股份拿出来给别人,受是接受的意思,受让方就是接受股票的一方。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
193人看过2024-01-13
公司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其中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继续存在,而剩余公司主体资格同时消灭的公司合并。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的资产、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