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0人看过2024-01-17
    公司债务重组是指公司经营困难,经法院裁定准予重整,与债务人达成协议的一种法律制度。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在六个月内,同时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该规定的期限届满,经债务人或者管理人请求,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三个月。债务人或者管理人未按期提出重整计划草案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 100人看过2024-01-17

    公司重组注意事项:

    (1)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公司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其资金成本往往不同。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通过各种数量分析方法,以资金成本为基础,建立起接近最优资金结构的良好结构。

    (2)改善经营机制,努力实现借入资金变为自有资金的置换。公司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改善自身经营机制。

  • 100人看过2024-01-17

    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要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新颖性: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创造性: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只要具备新颖性,则可以申请,这里所指的新颖性,则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

  • 100人看过2024-01-17

    [法律风险之一]

    1、风险名称:股份代持的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

    2、表现形式:“隐名股东”以自己的名义转让“显名股东”股权。

    3、法律后果:“隐名股东”不得以自己名义转让“显名股东”的股权,否则其转让股权行为无效,因为“隐名股东”不具备公司法意义上的股东资格。

    4、防范措施:“隐名股东”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法律风险之二]

    1、风险名称:股份代持的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

    2、表现形式:“显名股东”未经“隐名股东”同意转让其股权。

    3、法律后果:“显名股东”违背与“隐名股东”的协议擅自转让股权,因公司章程中股东登记的公示作用,仍产生股权转让的法律效果,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此时,“隐名股东”的权益将遭受损害。

    4、防范措施:实际为无权处分行为,经“隐名股东”追认即有效,但第三人善意(善意的条件:是否知晓,是否支付价款,是否有公平合理的价格)则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此时“隐名股东”可依据代持协议要求“显名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或主张“显名股东”侵权。

    一、先通过确权之诉确立其对公司享有权利,再转让其股权。

    二、先由“显名股东”转让其股权给第三人,再由第三人取得股东资格。

    “隐名股东”在与他方签订代持协议时应当注意相关条款的完善,且约定明确的违约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限制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之三]

    1、风险名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限制的法律风险。

    2、表现形式:违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转让的限制。

    3、法律后果:转让方风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因此,违背该规定的股权转让是无效的。

    4、防范措施:转让方应待条件成就后再转让其所持股份,且该转让不能违背公司章程关于股权转让的其他限制性规定。

    5、法律依据:《公司法》142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法律风险之四]

    1、风险名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限制的法律风险。

    2、表现形式:违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转让的限制。

    3、法律后果:受让方风险:由于股权转让可能因为违背强行性法律的规定而无效,如果受让方未作谨慎调查将遭受损失。

    4、防范措施: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权,受让方应当谨慎考察其股份变动情况及任职情况,且还需考察公司章程。

    5、法律依据:《公司法》141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 109人看过2024-01-17

    1、通常情况下,员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给予补偿。

    2、如果用人单位存在如下情形的,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能够获得补偿: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3、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三十八条

  • 100人看过2024-01-17

    公司重组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合并、分立、兼并、收购等。不同重组方式下原有债务的处理并不一致。

    1、公司合并的,其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承担;

    2、公司分立的,原则上由分立后的公司连带承担,但是另有约定的除外;

    3、如果是收购,那么原公司并不灭失,所以债务仍有原公司负担。

  • 100人看过2024-01-17
    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是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
  • 153人看过2024-01-17

    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100人看过2024-01-17

    授予专利权当年以后的年费应当在上一年度期满前缴纳。专利权人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有以下后果:

    (1)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通知专利权人自应当缴纳年费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补缴,同时缴纳滞纳金;滞纳金的金额按照每超过规定的缴费时间1个月,加收当年全额年费的5%计算;

    (2)期满未缴纳的,专利权自应当缴纳年费期满之日起终止。

  • 100人看过2024-01-17
    股权代持协议是合法的,根据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