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07人看过2024-01-03

    一、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37人看过2024-01-03

    空白的劳动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缺少劳动合同必备的内容。空白合同指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后,但是合同内容中的权利义务等条款留有空白,手持合同的一方可以任意填写空白内容的合同。

  • 366人看过2024-01-03

    1、剖腹产产假113天,国家规定是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在98天的基础上加30天。

    2、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3、现在我国正式实施的产假标准依据2024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 165人看过2024-01-03
    如果劳动者没有违反合同的相关约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辞退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和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双倍的赔偿金,即二十一个月的工资。一般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445人看过2024-01-03

    员工被公司辞退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如下,如果是违法辞退的,按2倍的标准进行计算:

    (1)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

    (2)员工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要按一年的标准计算;

    (3)员工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5)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要按员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6)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118人看过2024-01-03
    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故意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故意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114人看过2024-01-03

    1、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为拖欠工资发生了劳动争议,只要没有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就不受限制,如果终止了劳动关系,申请仲裁的时效是一年;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192人看过2024-01-03
    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金能同时适用。在用人单位无过错性辞退劳动者的情形下,如果没有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就要向劳动者支付代通知金;而该辞退情形又符合法定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因此单位还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 165人看过2024-01-03

    员工造成重大损失,用人单位能够追究员工的法律责任。员工在工作中因自身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可以直接从员工的工资中扣减相应的经济赔偿,但扣减的金额不能超过员工每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 127人看过2024-01-03

    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没有年龄限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