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3人看过2024-01-03

    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以劳动者工作年限为基础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进行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非法解除的,按照上述标准双倍赔偿。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 111人看过2024-01-03

    单位给的代通知金按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中包含餐补的则代通知金包含餐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提前通知应当支付代通知金: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和新工作;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198人看过2024-01-03

    用人单位在法定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若是安排劳动者参加劳动的,应当依法支付加班费。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 123人看过2024-01-03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予以辞退。
  • 189人看过2024-01-03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关系存续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期限。

    “存续”期间,就是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续签劳动关系的的期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判断劳动关系存续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到正式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间的期限。包括试用期间,实际劳动期间,病假医疗期间,产假期间,休假期间,停薪留职期间等。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250人看过2024-01-03
    单位没开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方法讨要: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起诉。
  • 110人看过2024-01-03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129人看过2024-01-03

    劳务纠纷是劳动纠纷的一种,出现劳务纠纷的时候,当事人报警警察是不会受理的,当事人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解决劳务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 219人看过2024-01-03
    劳动者是可以拒绝加班的。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另外,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需要与劳动者和工会协商,且有必要限度,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 288人看过2024-01-03

    若是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若是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并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由此可见,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将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实际工资收入为基数计算赔偿金,年限最高不超过二十四年,最低不少于一个月;月工资最高不超过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倍,最低不低于本地区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常见的情形:

    (一)与女职工在孕、产、哺乳三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二)与工伤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三)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四)因职工不服从调岗安排,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五)为避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