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4人看过2024-01-01

      单位需要按照下列标准来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

      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公司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公司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6、公司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 112人看过2024-01-01
    未签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161人看过2024-01-01

      女职工在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如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而且,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的。

  • 115人看过2024-01-01
    未签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300人看过2024-01-01
    非全日制用工每天工作不超4个小时。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的用工形式,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每天都要工作,只是对每天工作时间的上限作出了规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指在同一用人单位累计的工作时间。
  • 1421人看过2024-01-01

      事业单位五险一金缴存比例是多少

      1、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为20%,个人缴费费率为8%。

      2、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比例为2%。

      3、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2%,个人不缴费。

      4、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8%,个人不缴费。

      5、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个人缴费比例为1%。

      6、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各为12%。

      需要提醒的是,各地的事业单位五险一金缴费政策是不一样的,具体的事业单位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可以向当地的社保局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

  • 187人看过2024-01-01

      在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与职工协商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上下班等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对因受疫情影响职工不能按期到岗或企业不能开工生产的,要指导企业主动与职工沟通;指导企业全面了解职工被实施隔离措施或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情况;其他。

  • 110人看过2024-01-01
    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不可以索要,劳动者并不是必须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才能提出离职的,正常情况下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要履行的程序就是提前一个月告知公司,但没有特殊约定的,不需要对公司进行赔偿。
  • 115人看过2024-01-0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199人看过2024-01-01

    1.如果确实是劳务合同,则不存在试用期问题。劳务合同不受劳动法调整。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可以协商一致确定。

    2.如果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3.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5.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