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06人看过2024-01-01

      公司倒闭应该如何补偿员工

      企业破产,劳动者可以得到以下补偿:

      1、公司欠劳动者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

      工资一般应当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但非劳动报酬性的收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不属于工资范围。

      如果是公司的高管,工资按照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医疗与伤残补助是职工在职期间根据医疗保障制度应当享受的社保待遇或在工作期间因工伤事故所应获得补助。

      抚恤费用即职工因工伤亡后其家属应享受的抚恤金。

      2、公司欠劳动者的应当划入员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

      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还可以得到其他就当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部分,但从从事破产实务来看,

      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费用一般得不到(因为社会统筹保险在破产法的清偿顺序是第二位的)。

      3、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

      因劳动合同终止应当支付的补偿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支付的补偿金。

      上述补偿金应当以法律及行政法规中规定的为限,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不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 112人看过2024-01-01

    劳动者违约须支付的违约赔偿:

    1.培训费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注意: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但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违反竞业限制规定产生的违约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是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 112人看过2024-01-01
    试用期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除过失性辞退或者非过失性辞退外,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147人看过2024-01-01
    拿提成工资没有加班费不合法,提成是公司盈利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分成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如果员工付出了额外的劳动时间,那么应当支付加班费。
  • 134人看过2024-01-01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开离职证明,而用人单位也要义务为劳动者出具离职证明。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 144人看过2024-01-01

      劳动合同变更时,劳动者可以要求补偿,但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同意,这时劳动合同无法变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合同未到期,单位单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无法与劳动者达成一致的,劳动合同不得变更,不能视为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单位以此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单位在劳动合同期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 112人看过2024-01-0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有,给予劳动者二倍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以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来计算;半年以上不到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支付给劳动者半个月的工资。

  • 157人看过2024-01-01

    试用期怀孕公司不可以辞退员工,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142人看过2024-01-01

    1、是否违法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报酬违反了同工同酬原则时,有权向仲裁或启发部门申请裁断,如果某劳动者的具体报酬与当地同类岗位大体一致,相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也不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欺诈胁迫,就可以认为不违反同工同酬原则。

    2、《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同工同酬的约束只代表立法态度,没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出台相应的条例或解释,使得同工同酬条款约束性具有操作性。

    3、同工同酬只是一项原则性的规定,我国法律目前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标准,实际上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或标准。对“同工”的衡量最关键的乃是是否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因为即便是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从事同样的工作,并付出了同样的劳动,但实际工作成效并不完全相同。

  • 133人看过2024-01-01

    1、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些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劳务派遣单位集中管理,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在这方面的能源投入。此外,社会保险等一系列程序也将由劳务派遣单位操作,以帮助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重点关注其他方面,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2、有利于转移法律风险。与用工单位相比,劳务派遣单位通常具有更为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并且对于劳动法律法规更为熟悉。因此,一旦未来与派遣员工发生纠纷,用人单位可以得到派遣员工的配合和帮助,并依法转移一些法律风险,以便更好地解决劳动纠纷。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