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59人看过2024-01-05

    现在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很多公司都会按照当地的最低标准来缴纳,缴纳的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来支出。

    1、社保缴费基数为60%~300%,很多单位都是按照当地的最低缴费标准来缴纳社保的,也就是60%。

    2、有一些单位会按照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月工资来确定,然后乘以缴费比例。也有单位会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来进行计算。

    3、一般职工的收入高于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月工资300%,会选择300%的缴费基数;如果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那么就会选择60%的缴费基数。


  • 296人看过2024-01-05
    疫情无故降薪违反劳动法,与员工协商一致降薪合法。依据相关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
  • 110人看过2024-01-05

    劳动合同的期限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具体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 111人看过2024-01-05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

    不定时工作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它本意是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的工时制度。通俗的讲,不定时工作制就是每一个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但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

  • 111人看过2024-01-05
    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 107人看过2024-01-05
    以下主体可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依法成立并核准登记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例如律师协会、信托业协会等);
    3、上述第1、2项中用人单位设立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是受用人单位委托的分支机构。
  • 114人看过2024-01-05

    补办就可以了。

    1、向公司提出申请,再签订一份和原来一样的劳动合同,把遗失情况口头告诉人事部就可以了。

    2、如果是正规单位,肯定帮你补办.也不会影响你试用期后如期单位帮你缴纳社保金和公积金,但如果是私营公司,就不好办了。

  • 107人看过2024-01-05
    一般而言,员工主动申请辞职,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员工主动申请辞职,用人单位仍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员工申请辞职的原因不同:如果员工以个人原因申请辞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员工以用人单位存在法定的过错为由申请辞职,则其有权主张经济补偿金。
  • 117人看过2024-01-05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该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107人看过2024-01-05

    裁员是补偿金不是赔偿金,裁员经济补偿金计算的方式如下:

    (1)、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

    (2)、员工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要按一年的标准计算;

    (3)、员工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5)、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要按员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6)、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