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00人看过2024-01-06

    一、首先要把仲裁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作为合格的HR,谨记避免因为员工的工作过失而招致企业被仲裁。员工要知道,一旦企业被仲裁,即使为了企业利益,员工中间耗费了很大心力,但仲裁结果都是企业要付出代价,没有一个企业的老板愿意把钱白白花在赔偿员工上。

    所以,平时员工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员工要掌握规避企业用工风险的实战经验。首先,一旦发现企业存在用工风险,要大胆向员工的领导说明,如果员工有能力结合《劳动合同法》的条文,做一份风险评估报告(报告中要包含企业可能付出的具体代价)就更能引起员工的领导重视了。

    其次,当员工准备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基础工作是否做到位了。比如:劳动合同是否签订?是否已做就业登记?保险和公积金缴纳情况等等。只有员工确认自己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到位了,才能与员工做劝退面谈。

    总之,“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上策。

    二、巧妙和解为先

    一旦员工的防范工作失败了,员工所在的企业真的被员工仲裁了,肿么办?不要慌,《劳动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所以仲裁机构还是建议企业和员工先进行协商处理的。

    同时,双方尽量谈一个和解的条件。有些条件是可以维护双方利益的。比如未给员工缴纳保险,可以一次性赔付员工低于实际企业要支付的保险费用,这样员工也可以不扣除个人部分,员工也省去了补缴的麻烦。所以和解条件的谈判是一项技巧,在此提醒HR们要注意修炼此门技能。

    三、要与仲裁员或法官处理好关系

    作为HR,员工在处理劳动仲裁事件的过程中,处理好与仲裁员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员工申请上诉,还要求员工处理好与法官的关系。这里所谓的“处理好关系”并不是要求员工行贿。

    既然已经被仲裁了,应该是企业有做的不到位之处,员工如果再表现的无理和强势,会引起仲裁员和法官的反感。

    四、HR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HR,员工在面对劳动仲裁事件时,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把这个过程当做是历练的机会。努力平衡好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同时,员工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处理劳动仲裁的过程可能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五、“亡羊补牢”法则仍然适用

    执行完劳动仲裁结果,并不代表着HR的工作就结束了。在这里,“亡羊补牢”工作非常重要。员工要马上查漏补缺,仔细审查一下企业还存在哪些风险点,员工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不完善之处。借机向领导提出改进建议。

  • 100人看过2024-01-06

    基本没多大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是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该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并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劳动仲裁案件本身的客观存在并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

    劳动仲裁的申请事项,大部分与经济相关,并且除了正常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之外,可能还会产生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或者双倍工资之类的,具有惩罚性的费用支出;如果用人单位败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

  • 100人看过2024-01-06

    一、首先要把仲裁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作为合格的HR,谨记避免因为员工的工作过失而招致企业被仲裁。员工要知道,一旦企业被仲裁,即使为了企业利益,员工中间耗费了很大心力,但仲裁结果都是企业要付出代价,没有一个企业的老板愿意把钱白白花在赔偿员工上。

    所以,平时员工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员工要掌握规避企业用工风险的实战经验。首先,一旦发现企业存在用工风险,要大胆向员工的领导说明,如果员工有能力结合《劳动合同法》的条文,做一份风险评估报告(报告中要包含企业可能付出的具体代价)就更能引起员工的领导重视了。

    其次,当员工准备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基础工作是否做到位了。比如:劳动合同是否签订?是否已做就业登记?保险和公积金缴纳情况等等。只有员工确认自己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到位了,才能与员工做劝退面谈。

    总之,“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上策。

    二、巧妙和解为先

    一旦员工的防范工作失败了,员工所在的企业真的被员工仲裁了,肿么办?不要慌,《劳动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所以仲裁机构还是建议企业和员工先进行协商处理的。

    同时,双方尽量谈一个和解的条件。有些条件是可以维护双方利益的。比如未给员工缴纳保险,可以一次性赔付员工低于实际企业要支付的保险费用,这样员工也可以不扣除个人部分,员工也省去了补缴的麻烦。所以和解条件的谈判是一项技巧,在此提醒HR们要注意修炼此门技能。

    三、要与仲裁员或法官处理好关系

    作为HR,员工在处理劳动仲裁事件的过程中,处理好与仲裁员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员工申请上诉,还要求员工处理好与法官的关系。这里所谓的“处理好关系”并不是要求员工行贿。

    既然已经被仲裁了,应该是企业有做的不到位之处,员工如果再表现的无理和强势,会引起仲裁员和法官的反感。

    四、HR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HR,员工在面对劳动仲裁事件时,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把这个过程当做是历练的机会。努力平衡好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同时,员工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处理劳动仲裁的过程可能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五、“亡羊补牢”法则仍然适用

    执行完劳动仲裁结果,并不代表着HR的工作就结束了。在这里,“亡羊补牢”工作非常重要。员工要马上查漏补缺,仔细审查一下企业还存在哪些风险点,员工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不完善之处。借机向领导提出改进建议。

  • 100人看过2024-01-06

    基本没多大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是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该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并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劳动仲裁案件本身的客观存在并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

    劳动仲裁的申请事项,大部分与经济相关,并且除了正常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之外,可能还会产生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或者双倍工资之类的,具有惩罚性的费用支出;如果用人单位败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

    劳动纠纷发生后,对企业的形象也是一个很负面的影响,如果网络发达,发生劳动纠纷后,劳动者可能在网上各种渠道发布企业的负面消息,这对企业以后的用人、企业信用,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建议企业规范管理,发生劳动纠纷后,能协商处理的,尽量协商处理。

  • 100人看过2024-01-06
    公司被劳动仲裁的后果是可能会影响自己企业的形象,很容易导致其它的员工有担忧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是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该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并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劳动仲裁案件本身的客观存在并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v
  • 100人看过2024-01-06

    签的劳务合同,公司是不需要给员工交社保的。

    1、劳务合同一般是临时的,类似承揽性质的,才是劳务合同,签订的劳务合同,双方就不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是可以不给员工缴纳社保的。

    2、如果双方之间是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则必须给劳动者购买社保,否则,用人单位的行为就属于违法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 100人看过2024-01-06

    劳务派遣工也要缴纳社保。

    派遣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派遣协议约定,依法为劳动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所以劳务公司一定要为劳务工缴纳社保。

    单位是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如果劳务公司不为劳务派遣人员缴纳社保将被处罚。根据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 100人看过2024-01-06
    不需要。劳务关系不需要为劳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合同关系。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才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100人看过2024-01-06
    签署劳务合同公司是不需要给员工缴纳社保的。因为劳务合同一般是临时的,类似承揽性质,签订劳务合同的双方不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是可以不给员工缴纳社保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 120人看过2024-01-06
    劳务派遣员工的社保由劳务派遣单位缴纳。派遣单位可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因为劳务派遣工的用人单位是派遣公司,而社保一般都是由用人单位缴纳,所以应当由该派遣单位来缴纳社保。劳务派遣,是指具有法定经营资质的人才派遣服务机构与劳动者个人建立劳动关系,从而拥有人才的劳动力使用权并承担雇主责任,将签约人员外派至使用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从事相关工作,并向被外派的单位收取相关费用的盈利性经营行为。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