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调动你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根据劳动法,企业不能随意调动员工的职位。
2、公司无权单方面调你的岗位,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你可以不去新岗位,你若离职,要跟你协商达到一致,每工作一年补偿你一个月
3、公司有权利对对员工工作岗位进行变动,但由于我国《劳动法》强调书面劳动合同,所以公司在变动员工工作岗位时首先要受到与员工所签的劳动合同的约束。
4、如果合同没有规定企业可以随意掉岗,企业可以随时调动。如果没有规定,企业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调动岗位。不能,应该双方协商一致才行,当然,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的除外。
一、流转方没有具备土地使用权基础。签订人要么不是户主本人要么就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村集体越权发包。有些时候权利人还一地多签,整出许多流转合同。
二、流转合同中的内容规范。
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过程中,未按规范填写合同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以下几种情况:
1、不采用规定的统一格式文本、不按合同条款约定规范填写。受让方自行拟定合同条款,合同的式样和内容与统一格式文本差异较大。
2、合同用词不当。有的土地流转明明是出租,但合同却把“出租”写成“转让”,这其中的差别是,出租承包土地,农民仍享有土地承包权;转让承包土地,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3、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没有落款日期,不知合同何时签订,也没有表明合同的生效日期。
4、合同手写部分字迹潦草,任意乱画,不整洁,甚至看不清楚。
5、合同中未能说明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变更、合同解除的基本条件,以及对于合同生效期内出现纠纷的处理方法。
三、流转合同中的年限、金额、付款方式等要约定清楚。白纸黑字定明白,否则很容易牵扯到纠纷。
四、流转合同经过双方签订后,最好去相关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否则很容易被判定为无效合同。
五、流转合同中要写明纠纷处理的方法。规定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变更、合同解除的基本条件,以及对于合同生效期内出现纠纷的处理方法。
1、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适用这一情形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是通过民主程序公之于众。
(2)劳动者的行为客观存在,并且是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何为“严重”,一般应根据劳动法规所规定的限度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规定的具体界限为准。如违反操作规程,损坏生产、经营设备造成经济损失的,不服从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调动,不服从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管理,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散布谣言损害企业声誉等,给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管理秩序带来损害。
(3)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是按照本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的,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即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没有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其忠于职守、维护和增进用人单位利益的义务,有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使用人单位有形财产、无形财产遭受重大损害,但不够刑罚处罚的程度。
根据规定调岗调薪的法律规定内容如下:
1、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员工调岗调薪应与员工协商一致才可以的。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不胜任工作是企业调岗的常见理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胜任工作是企业调岗的常见理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公司没有权利强制给员工调岗。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一)公司降职实际上就是一种调岗的行为,大部分情况下,公司调岗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如果是协商一致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但在少部分情况下,公司也可以合法的单方面调岗,那重点就说这一块。公司降职是否合法有效,主要看以下几点。
1、有劳动合同等书面约定调岗的内容,必须“公司可根据经营需要,对员工进行岗位调整”,但这个不是必须条件,还要结合其他方面来综合判定。
2、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导致原部门及岗位的撤销、合并等,这属于公司的经营自主权。
3、公司经营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缩减规模导致的岗位调整,这也属于公司的经营自主权。
4、公司能够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当前工作,这是法律赋予公司的权利。
5、员工因为患病、工伤、怀孕等个人原因,导致无法从事原来的岗位,这也是法律赋予公司的权利。
6、公司调岗不等具有惩罚性、侮辱性,这是法律上公序良俗的要求。
(二)公司降薪是否有效,主要看以下几点。
公司单方面降薪,要比单方面降职更加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司有明确的岗位薪资等级对应制度,也就是什么岗位、什么级别对应什么工资,并且这个制度要经过民主制定程序,并且送达给员工。
2、如果公司的调岗合法,那么对应的薪资调整就合法,而调岗是否合法,则看上一点。
3、因职务任免导致的工资降低。这里一定要搞清楚调岗和免职的区别,比如生产部经理,被免职后做生产部经理助理,但岗位职责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那么这种操作是合法的,但前提是公司的工资结构制度合法有效,比如说经理职务有1000元的职务补贴,而生产部经理助理则只有500元的职务补贴,那么被免掉经理职务,自然就不享受这1000元的职务补贴了。
除了以上情况外,基本上降薪,都需要经过与员工协商一致。
(一)经双方协商可以降薪
《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因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予以变更,变更后的内容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双方可以约定就薪酬待遇变更事宜进行约定。
(二)特定情形企业单方降薪
除了双方协商变更之外,法律赋予了企业单方变更工资的权利。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单方变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劳动者由于不能胜任工作而被企业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企业可降薪。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也就是说,企业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单方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当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其它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因上述原因导致的调岗,调整工作岗位后工资也可相应调整。
2、员工由于违反企业规章制定,企业可依据规章制度给予降职降薪处罚。
符合该条件的降薪,首先要求企业必须存在规章制度,并明确列举按照降职降薪处理的具体情形。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法定程序,还应对员工进行解释说明和公示。企业在掌握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员工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后,可以依据规章制度处罚员工,进行降职降薪。
3、采取结构性浮动工资,在约定范围内可以降薪。
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构成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固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等;浮动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奖金、提成等。如果约定了浮动工资,那么企业在劳动合同约定范围内可以对薪资待遇进行相应调整。
降低工资未经双方协商一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通过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方式来降低工资是不合法的,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被克扣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可以调岗调薪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调岗调薪协商一致。
2、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脱密期保密协议的,在劳动者提出辞职后,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一般来说要调岗必须证明其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那就要伴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不然随意调岗是违反劳动法的。
《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可以调岗调薪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调岗调薪协商一致。
2、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脱密期保密协议的,在劳动者提出辞职后,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