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09人看过2024-01-06

    无论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都可以享受个税专项扣除。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 103人看过2024-01-06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降低合同待遇,劳动者不续签的。

  • 109人看过2024-01-06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107人看过2024-01-06
    全日制劳动合同每日工作不会超过八个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 130人看过2024-01-06
    员工内部借调,与原公司仍然保留劳动关系,工作年限连续计算;员工外部借调,终止原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新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 151人看过2024-01-06
    强制加班违反劳动法。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时间的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 152人看过2024-01-06
    1、充分认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培训;
    2、了解企业和员工的培训需求在哪里,针对需求开展培训;
    3、找准不同层级员工的培训切入点、关键点,使培训更加切合实际。
  • 2796人看过2024-01-06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计时工资
    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2、计件工资
    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奖金
    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4、津贴和补贴
    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 127人看过2024-01-06
    有下列13种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用人单位没有违法的情况下,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 121人看过2024-01-06
    如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2、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法定解除合同情形,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法定解除合同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另一种是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
    3、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由当事人事先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当条件成立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就可以解除合同。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终止条件。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