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0人看过2024-01-08

    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3.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4.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5.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6.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

  • 100人看过2024-01-08

    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主体认定标准是什么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主体指的是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户、其他组织等,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也是用人单位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 100人看过2024-01-08

    可以。

    1、合同服务期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费用,并支付劳动报酬和其它待遇,使劳动者学到了本事。同时,用人单位使劳动者接受培训的目的,在于劳动者回来后为单位提供约定服务期期间的劳动,劳动者服务期未满离职,使用人单位期待落空。通过约定服务期,可以大体平衡双方利益。

    2、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102人看过2024-01-08

    试用期的长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如下: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106人看过2024-01-08

    企业未按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逾期仍未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处以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 100人看过2024-01-08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目前适用《劳动法》的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中,企业是指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包括: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是指经工商登记注册、并招用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是指通过劳动合同或通过劳动合同与其他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
  • 100人看过2024-01-08
    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103人看过2024-01-08

    一、经双方协商可以降薪

    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予以变更,变更后的内容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这当然也就包括劳动报酬的约定。

    二、特定情形可单方降薪

    除了双方协商变更之外,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资的权利。单方变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劳动者由于不能胜任工作而被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

    这一条是基于“以岗位调整合法为前提,岗变薪变”的原则。此处的“不胜任工作”包括身体原因和工作能力原因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单方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当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其它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调整工作岗位后工资也可相应调整。

    2、劳动者由于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定,依据规章制度给予降职降薪处罚的。

    这条首先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存在明确及合法的规章制度,并明确列举按照降职降薪处理的具体情形。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法定程序,还应对劳动者进行解释说明和公示。在依据规章制度处罚员工时,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违纪行为。

    3、采取结构性浮动工资,在约定范围内进行调整。

    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构成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固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等;浮动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奖金、提成等。

    既然是浮动工资,在劳动合同约定范围内就可以进行调整。

    4、其它情况的单方变更。

  • 104人看过2024-01-08

    在劳动合同中企业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08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