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上班时误伤了工友,一般情况下不属于违法的行为,受伤劳动者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其他。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不合法。末位淘汰制就是一种非法解除合同的制度。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违反公司规定被开除,员工是可以拿到工资的,但是如果造成了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的。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正当理由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是没有经济补偿或者赔偿的。
孕妇在工作期间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五条任何一个公司应该根据孕妇的特点,依法保护孕妇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和人生安全,不允许派发不适合孕妇不适合的工作。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不能用结婚、怀孕、产假等为借口,辞退怀孕的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已经签署的劳动合同。
员工多次违反公司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辞退。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根据法律规定,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经协商一致可以缩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因缩短工时的,可以相应减少劳动报酬,但不应当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依据:《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4〕5号)
孕妇调岗降薪不合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职工引发的打架单位一般不承担责任,单位只对职工的职务行为承担民事替代赔偿责任。
职工间打架互殴完全是因为职工的问题,不能因为有职工身份出了问题就找单位负责,这与现代负责的“责任自负”原则是相抵触的。
若职工打架,单位要负责,职工会更加肆无忌惮反正有单位承担责任,这与法治精神也是不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