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31人看过2024-01-27

    1.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2.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 977人看过2024-01-27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均是自然人;

    2、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劳动合同中当事人之间是隶属关系,而劳务合同中是平等的关系。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238人看过2024-01-27

    第一,工作时间不同。

    标准的全日制用工实行每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的标准工时的工时制度。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天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第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全日制用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不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职工的劳动权利以及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要求,可以口头约定。

    第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可以随时终止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的,除一些特别情况外,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而非全日制用工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四,非全日制用工一般只缴纳工伤保险。

    全日制用工的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但是,作为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工伤保险,除工伤保险外的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则不是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的。

    第五,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五日。

    全日制用工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定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也必须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定时支付工资,但是,支付工资的周期比全日制用工短即每半月至少支付一次。

  • 136人看过2024-01-27
    享受婚假产假,不受入职时间的限制,只要在职期间,结婚或生产就可以享受。

    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 105人看过2024-01-27

    公司破产担保先于员工工资受偿。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支付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 111人看过2024-01-27

    1.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2.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 132人看过2024-01-27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2、此外,与劳动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
    3、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 477人看过2024-01-27

    劳务合同解除的,按照劳务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不再适用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解除赔偿双倍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根据2024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 110人看过2024-01-27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151人看过2024-01-27
    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劳动者自动离职一般不合法。但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其他。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