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27人看过2024-01-16
    给付不能,是指在债务关系范围之内应予完成的给付最终没有能够得到完成。给付不能包括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全部不能与部分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给付不能使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债权人无法请求继续履行。
  • 128人看过2024-01-16

    若是已经起诉到法院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涉及合同的法院必须审查合同效力,因为这是案件审理的基本前提;若是没有起诉到法院的,法院不会主动来审查当事人的合同。

    合同效力内容

    效力内容有三:

    ①从权利上来说,当事人的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②从义务上来说,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③在一定条件下对第三人的拘束力。

    有效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从目前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但是我们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还是可以归纳出作为一个有效合同所应具有共同特征。根据对“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来看,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129人看过2024-01-16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或备案,如果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履行上述手续的,应审查是否履行了上述手续;

    2、如合同中约定经公证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公证机关公证;

    3、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审查期限是否届至;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字或盖章,采取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法律规定或合同要求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采取质押方式担保的,应按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质物交付的约定。

    5、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签名或印章上的企业名称是否和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一致;签字人是否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字盖章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等等。

  • 131人看过2024-01-16

    1、第一步、形式审查

    (1)将合同文件本身分为三部分:

    开头(合同名称、编号、双方当事人和鉴于条款),正文(第一条至最后一条),签署部分(即双方签字盖章和签署时间)。

    形式审查就是看一看一份合同是否具备这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否完整,是否有前后矛盾的地方。常见的错误有:当事人名称不一致、不完全、错误或矛盾,合同名称与实质内容不符、时间签署前后不一样,地址、法定代表人错误等。

    (2)形式审查还要看是否附有对方营业执照、其他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书等相关材料。看相关文件之间内容是否有矛盾之处。

    2、第二步、实质审查

    主要是对合同正文的审查,这是合同最关键的内容,包括:

    (1)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法;

    (2)条款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严重隐患、陷阱。

    3、第三步、沟通、参照

    一般的合同,经过第一步、第二步的审查,一些初级的问题都能予以解决。为防止审查出现重大遗漏和差错,做好第三步就显得十分必要。

    沟通:指的是与合同经办人、起草人甚至对方进行沟通,就合同谈判、协商及合同目的等内容进行交流,合同条款中不清楚或者含糊的条款,也需要他们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 142人看过2024-01-16

    总体上来讲,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法人、非法人经济组织和自然人。主体不同,对其资格的审查也就不同。

    1、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要看其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达到18岁才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具备签约的资格;8岁以下的自然人或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没有签约资格;10至18岁或间隔性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须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因此,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应当确认其有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与之签订的合同将会面临效力待定或无效的风险。

    2、签约对方为企业时,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考察合同订立对方企业的资格能力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1)营业执照。

    核查对方营业执照是否通过了最近一年的年检,可以断定其是否是依法设立及有效存续;根据营业执照上载明的信息,可以断定合同约定的义务是否在对方的经营范围之内以及合同金额是否超出了其注册资本的范围。

    (2)税务登记证。

    税务登记证是税务机关核发给企业的进行经营活动的凭证。企业要想从事经营活动除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外,还应当取得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证不仅是判断合同对方企业能否开具发票的凭据,也是验定其开具的发票是否有效的依据。

    (3)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是国家授予企业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格证书。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比如说,从事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必须要有房地产开发资格;广告企业必须要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印刷企业必须要有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经营医药的必须要有相应的国家药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另外,机械制造业的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建筑行业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等,都属于企业的资质证书。没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就算合同签订了也可能导致无效。

    (4)授权委托书。

    如果签约单位是为其他企业或个人签订合同,或者是企业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需要由该单位提供相关的委托手续(如授权委托书)。

    3、审查当事人是否具有代理权。

    如果合同是由对方的代理人代签,应审查该代理人是否具有代理权限、是否超越代理权限或代理权限是否已终止。关于这一点,我要特别提示大家,对于企业职工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控制,是我们防范合同风险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不可能将所有合同的签订业务都集中在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往往是给那些驻外的销售代表或者驻外的销售分公司预先给予相当数量的盖有企业公章的空白介绍信或者盖有企业公章的格式合同,以方便其在适当的时候签订合同。这其实就是企业的一种授权行为,但是法律风险常常就出现在这里。由于授权的不规范就会很容易产生无权代理或表见代理行为。如何规范企业职工的授权代理行为,杜绝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发生是执行授权代理制度的关键。

    4、审查法定代表人是否超越权限。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如果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合同无效;如果相对人不知道其超越权限的,属于善意相对人,合同有效。

    5、审查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是否具有处分权利。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未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仍未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的效力就值得商榷。应当了解、判断当事人是否对合同标的物有处分权,如果没有处分权,应当要求权利人追认。

  • 139人看过2024-01-16

    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必要时进行工商登记查询。

    二、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四、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应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种子。

    五、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审查合同时,应对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合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产生歧义的语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

    六、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 132人看过2024-01-16

    撤销权人行使合同撤销权后,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处于无效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被撤销后并不是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

    合同被撤销后,当事人也要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这也是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合同被撤销后的共同处理原则。

  • 120人看过2024-01-16

    1、要注意权利人过错发生的阶段,注意与权利人在诉讼进行中发生的过错相区别。该过错一般发生在诉讼之前,或由诉讼之前延伸至诉讼阶段。而诉讼进行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因滥用执法程序,或起诉对象错误等给被告造成损失的行为。

    2、注意与权力滥用的区别。权力滥用是指权利人不当地行使知识产权,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例如权利人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公开在媒体上指责某人侵犯自己的专利权;在诉讼过程中,法院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对被告采取了诉前禁令措施,可法院最后又未认定被告侵权。

    3、权利人过错的举证责任由侵权人承担。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对权利人来讲就意味着自己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是过错责任。一般的程序是,当权利人起诉侵权人侵权时,侵权人可提出权利人具有过错作为减轻或免除自己责任的抗辩理由,此时的证据由侵权人承担。

  • 326人看过2024-01-16
    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能证明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做出的保证,书写的保证书则可认定为无效。

  • 116人看过2024-01-16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与无效合同的主要区别是:

    (1)无效合同指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有效条件,合同关系不应成立;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是消灭已经生效的合同。

    (2)无效合同是当然无效,即使当事人不对合同效力提出主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也有权确认合同无效;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是出现了终止合同的法定的事由,当事人行使权利使合同关系消灭,国家不主动干预。

    (3)合同被宣告无效后,合同自始无效,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主要是对将来失其效力,即合同不再履行,只有某些被解除的合同溯及既往。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