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股权纠纷
  • 112人看过2024-01-02

    1、出资。一人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被提升到10万元,且不能分期缴纳。

    2、公示。在公司登记和营业执照中应当载明自然人或者法人独资的信息。

    3、财务监督。应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4、数量限制。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家一人公司,且该一人公司不得再设立一人公司。上述规定不适用法人及其设立的一人公司。

  • 113人看过2024-01-02

    1、通常情况下,公司员工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因为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于单位犯罪。根据《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公司员工不是直接主管人员或直接负责人员的,对吸收公众存款也未提供过帮助的,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2、如果公司员工帮助公司直接向公众吸收存款,从中收取返点费、佣金、提成的,其公司员工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能够及时退缴上述费用的,可依法从轻处罚;其中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如公司员工依法退缴所得提成的,可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 111人看过2024-01-02

    1、股权转让变更登记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2、我国《公司法》第32条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 117人看过2024-01-02

    可以的。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人可以将其开除。

    法律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百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 112人看过2024-01-02
    当公司出现违纪的情况之后,相关部门会依法进行公司营业执照吊销。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公司被吊销后对股东一般没有什么影响,只会对法定代表人有一定影响。根据《公司法》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综上所述,公司被吊销后,对企业及法定代表人有影响但对股东没有影响,因此作为股东来说不需担心。不过实践中,公司吊销了的影响一般在经济利益上,在法律层面是没有影响的。但是股东应该根据法律规定,履行法定的清算责任、赔偿责任以及连带责任。
  • 109人看过2024-01-02

    一般公司破产后不会对股东有影响,公司破产时,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此外,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破产案件是指通过司法程序处理的无力偿债事件。这里所说的司法程序包括三种:和解、重整和破产清算。不能把破产案件简单地归结为清算倒闭事件;破产清算是公平清理债务的一种方法,但还有其他方法。中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鼓励当事人积极寻求以避免企业倒闭清算的方式来公平清理债务。

  • 110人看过2024-01-02
    有的。股东取得股东资格的前提条件是股东应该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没有完全民事能力是不能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法律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则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行使财产所有权的权利能力。
  • 114人看过2024-01-02
    股东之间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让问题股东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公司,对于股权转让,从法律上没有问题,重要的如何协商,协商是非法律问题,可以出让利益达到协商目的,也可以调节分红使利益受损督促转让,根据不同的股东心理使用不同的药方。
  • 112人看过2024-01-02

    股东变更不一定需要转让股权。股权转让是导致股东变更的原因之一。

    变更股东和股权转让不是一个意思,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变更股东是公司变更的项目中一类。变更出去的股东需要将股权转让给新进来的股东就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时伴随着股东变更发生的。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变更股东则是股权转让的结果,但如果仅是在原股东间相互转让部分股权的,则不需变更股东,而只需要变更股东所持的股份即可。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 115人看过2024-01-02

    预支工资的具体格式如下:

    本人XX系XX公司员工,因XXX事宜(如父母生病、孩子学费等等)需要,提前借支X月工资XX元整(大小写都要有),在XX年X月X日前一定偿还。

    借款人:XXX

    经办人:XXX

    年月日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