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执行的约束性条件
股权实质上是财产权的一种,但事实上股权又具备一定的非财产内容,并且这部分非财产性权利又直接影响到其财产权益的实现,因此也决定了股权与其他财产权对被执行人的意义和影响不尽相同,对其从被执行人处剥夺后所产生的后果也不同。一旦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于他人时,势必对相关主体的权益产生一定影响,首先表现为股东的变动;其次根据所处置的被执行人股权所占总股权份额的比例,有可能导致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变动;第三如果对股权的执行持续一段时间,还可能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基于股权执行有可能对案件当事人之外的主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作为一种约束性条件,财产除尽原则应运而生。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执行司法解释对此也有规定。根据这一原则,只有在被执行人确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才能对被执行人享有的股权强制执行,如果被执行人还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人民法院就不得执行被执行人的股权。这样以求执行股权时尽量做到在保护申请执行人和案外人合法权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把为实现申请人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尽量控制在案件当事人的范围内,避免伤及无辜。
公司法定代表人不是固定的,法定代表人是可以进行变更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工厂的厂长、公司的董事长等)。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公司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
1、对公司的行政处罚不执行股东,而是执行公司,例如处罚款的,由公司的财产承担,股东对公司行政处罚不承担责任。
2、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1、公司章程股东签字可以代签。
2、代签需要获得股东的委托授权,只有获得授权才能够行使签字的权力,并且被授权人只能在被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被授权人行使权力发生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授权人发生法律效力。
3、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公司解散股东会决议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1、股东会会议召开日期,股东出席情况;
2、股东会决议的具体内容;
3、出席股东表决情况;
4、股东签名或者盖章;
5、落款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