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历史成本计价
历史成本亦称原始购置成本或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业新购建固定资产的计价、确定计提折旧的依据等均采用这种计价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它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也就是说,按这种计价方法确定的价值,均是实际发生并有支付凭据的支出。正是由于这种计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它成为固定资产的基本计价标准,在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的计价均采用历史成本。
(二)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重置完全价值也称为现时重置成本,它是指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按现时重置成本计价,虽然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其他问题,会计实务操作也比较复杂,因此,这种方法仅在确定清查财产中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时使用,或在对报表进行补充、附注说明时采用。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也采用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三)按净值计价
固定资产净值也称为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净额。它可以反映企业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数额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这种计价方法主要用于计算盘盈、盘亏、毁损固定资产的溢余或损失等。
会计做账的工作流程
1、给原始凭证分类并编制会计凭证;
2、编制会计科目汇总表;
3、登记会计账簿(包括总账和明细账)
4、记账凭证汇总;
5、记总账
6、对账结账
7、编制会计报表
8、整理保管会计档案
会计做账的工作流程
1、给原始凭证分类并编制会计凭证;
2、编制会计科目汇总表;
3、登记会计账簿(包括总账和明细账)
4、记账凭证汇总;
5、记总账
6、对账结账
7、编制会计报表
8、整理保管会计档案
会计做账的工作流程
1、给原始凭证分类并编制会计凭证;
2、编制会计科目汇总表;
3、登记会计账簿(包括总账和明细账)
4、记账凭证汇总;
5、记总账
6、对账结账
7、编制会计报表
8、整理保管会计档案
1、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别的会计科目.报表上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负债.
2、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3、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1、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别的会计科目.报表上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负债.
2、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3、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借:实收资本——原股东
贷:实收资本——新股东
通过公司账户,新股东交款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支付原股东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会计做账的工作流程
1、给原始凭证分类并编制会计凭证;
2、编制会计科目汇总表;
3、登记会计账簿(包括总账和明细账)
4、记账凭证汇总;
5、记总账
6、对账结账
7、编制会计报表
8、整理保管会计档案
1、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别的会计科目.报表上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负债.
2、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3、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公司所有资料丢失,想要注销公司需要的流程和步骤是:
1、需要先登报遗失丢失的资料和章,然后补办营业执照和补章,需要公司法人和股东到场;
2、补完营业执照和章后,做清算备案,可以全网流程做(需要所有股东的银行U盾或者CA),也可以现场做清算备案;
3、清算备案通知书拿到后,登报注销,45天后可以注销工商营业执照;
4、登报后可以去注销税务;
5、注销完工商执照、再注销章;全部办理完后就去注销银行,也可以在注销执照之前办理银行注销(可不分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