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设立与经营纠纷
  • 100人看过2024-01-01
    一般发票上加盖的发票章都必须是规定规格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我们常见的出租车专用发票等套印发票专用章的发票,由于发票规格小,不适合加盖7号公告规定规格的发票专用章,可以套印样式相同但是规格缩小的发票专用章,具体的规格可以参考各地的规定.
  • 100人看过2024-01-01
    合同争议有很多,合同争议可以分为合同缔约过失争议、合同无效争议、合同撤销争议、合同违约争议、合同抗辩争议等。
  • 100人看过2024-01-01

    1、概念不同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账户性质不同

    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账户,而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负债类账户和非流动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结转到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期末无余额。

    3、实际本质不同

    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当期应承担的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按照所得税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4、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应交所得税,是个二级科目,一级科目应该是“应交税费”,是负债类科目。贷方记录应交纳的所得税,借方表示已交纳或多交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个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转入利润的所得税费用。

  • 100人看过2024-01-01

    如果符合小型微利企业(95%的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1、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5%;

    2、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10%;

    3、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的部分,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 100人看过2024-01-01

    根据相关的规定: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汇兑收益、违约金收益等。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的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 100人看过2024-01-01

    如何计算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当前会计上不应确认但是税法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交了,但是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应予递延在以后再计入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当前会计上应确认但是税法暂不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未交,但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以后再实际缴出去。

  • 100人看过2024-01-01

    1、审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构成所得额的各个项目是否真实、合规、合法;

    2、企业划分的标准是否合规,采用的税率否适当,有无错用税率的情况;

    3、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有无错计、漏计的现象:

    4、减免税期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共定.减免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弄虚作假的情况;

    5、企业是否及时、足额地上交税金,有无逾期不交或截留、挪用税款的情况:

    6、所得税核算的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 100人看过2024-01-01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 100人看过2024-01-01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 100人看过2024-01-01

    不用,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应自股权转让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申报资料: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公司盖章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