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企业之债
  • 100人看过2024-01-25
    如何追讨公司债务
    1、债务清算确认
    企业不仅应当与买方对每次交易的种类、数额、数量等进行结算,还应当对该笔业务的交易总量进行结算,由双方签字盖章后归档存放。
    2、催款通知
    催款通知不应当仅在买方不按期付款时使用。有效的催款通知应当分为三次:
    (1)付款期限前的一两周内。
    (2)付款期后的三天内
    (3)宽限期之后的三天内
    3、发送律师函
    律师函与催款通知的作用基本一致,但更为正式,能够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
    4、确定欠款追收方案
    欠款追收的方案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考虑贵公司与对方的合作关系、对方的实际经营情况及追收方案的成本等因素。
    5、非诉讼方式追收
    非诉讼方式是否有效取决于追债人员的个人能力、买方的实际情况等因素,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催款通知、律师函等方式进行,不能一概而论。
    6、诉讼方式追收
    诉讼方式虽然花费时间较长,增加了诉讼费、律师费等费用,但是更为权威、有效,是解决欠款方长期拖欠款项、拒不支付货款等问题的最佳方案。
  • 100人看过2024-01-25

    XXXXXXX:

    我公司于2XXXX日与贵司签XXX合同,现我司与贵司就该合同项目已办理结算清单,金额为人民币叁XXXX拾玖元整(¥XXXX00元)。我公司委托贵公司将所有货款支付至XXX银行账户(户名:XXX;账号:XXX423377270385412;开户行:中XXX宁城北支行营业部)。

    截至xx年8月8日收到货款共计:元,余额元,贵司将于近期付款完毕,款项以银行转账实际到账金额为准。贵公司付完所有货款后,贵公司XXXXXX项目已按约定及时、足额履行完付款义务,我司也完全提供需方有关货款的单据(增值税普通发票),由此我司与贵司xxxxXXX项目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终结。特此证明。

    xxxx金xxx司二0一三年八月一日

    解除协议

    甲方:乙方:

    甲乙双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就乙方承租甲方亩土地的相关事宜签订了?租赁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现因乙方原因欲解除原合同,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原合同解除,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二、双方债权债务两清,互不承担违约责任。三、本协议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

    四、本协议一式贰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壹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身份证号:委托代理人(签字):

    日期:

  • 100人看过2024-01-25
    债权债务起诉程序是什么呢
    债权债务的起诉是民事诉讼的范畴,因此,债权债务的起诉程序就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程序。
    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提起讼诉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确的被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法律将对生产者、销售者起诉的选择权赋予了消费者,由他们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对象作为被告。
    4、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即具体地提出经营者违约、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5、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民事案件中,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可向其中的任何一个辖区的法院起诉。
    (2)对侵权行为,应向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3)对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中发生的诉权,应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诉讼,应向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4)《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应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
    6、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诉讼有效期为权利人在知道自己权力受到侵害起二年之内。
    法律还规定了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四种情况:
    (1)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7、起诉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100人看过2024-01-25

    简单而言,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因设立股权质押而使债权人取得对质押股权的担保物权,为股权质押。

  • 100人看过2024-01-25
    对于企业来说,债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
    1、战略性发展需要而筹措的长期债务。
    2、短期资金不足而借入的短期借款。
    3、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应付项目。
    其中,企业战略发展需要而对外筹措的长期借款为企业主动承担的债务,是有计划有安排进行筹措并能够利用战略发展后获得的收益进行偿还的部分。这部分债务主要对应企业购置设备、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对外投资、调整资本结构等而筹措的资金。短期借款则是企业为了应对短期资金不足而向企业外部筹措的资金,如企业为现金周转或偿还债务等而筹措的资金。应付部分则一定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关。
  • 100人看过2024-01-25
    公司的债务法人是需要赔偿的,因为法人就是公司,法人具有独立人格,《公司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但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公司经营所负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是有条件、有前提的,即只有公司股东依法设立公司时注册资本全部实际到位,且事后没有抽逃资金的情况下才承担有限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25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 100人看过2024-01-25
    企业重组后的债务如何处理
    企业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企业进行重组的,不影响企业对债务的承担,债务具体怎样处理,依据重组方案规定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公司界定及股东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第十四条债权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根据债务重组方式,分组披露债权账面价值和债务重组相关损益。
    (二)债务重组导致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增加额,以及该投资占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股份总额的比例。
    第十五条债务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根据债务重组方式,分组披露债务账面价值和债务重组相关损益。
    (二)债务重组导致的股本等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 100人看过2024-01-25

    公司破产后以公司的破产财产承担债务,如果公司法人没有做出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时,不需要对破产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25

    破产企业债务清偿顺序:1、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2、清偿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经济补偿金;3、剩余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4、普通破产债权。

    债务人账面资产虽大于负债,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因资金严重不足或财产不能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债务;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员负责管理财产,无法清偿债务;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法清偿债务;长期亏损且经营扭亏困难,无法清偿债务;导致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其他情形。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