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企业之债
  • 100人看过2024-01-01

    1、债权申报表

    (1)按照要求填写申报的债权金额、有无担保、有无诉讼、裁定或裁决以及债权形成基本情况等事项。

    2、证明债权申报人主体资格的材料

    (1)机构债权人须提交的材料: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和社团法人登记证书等原件(核对后归还)及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如发生单位名称变更或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必须提交变更的法律文件和证明文件。

    (2)个人债权人须提交的材料:债权人身份证等个人有效证件原件(核对后归还)及复印件。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人与抵押人约定的抵押期限是无效的。抵押担保的期间只能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不能由抵押人和债权人自行约定,这也是与定的原则相一致的。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应当严格遵循物权的法定原则。物权的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等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任意创设新物权或变更物权的法定内容。若抵押权根据合同当事人约定就可消灭,则有违物权的法定原则。

  • 100人看过2024-01-01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达到债务需要履行的期限以及双方同意同时履行。具体的条件如下:

    1、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同时履行抗辩权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双方互负债务。首先,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债务,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是根据一个合同产生的。如果双方的债务基于两个甚至多个合同产生,即使双方在事实上具有密切联系也不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其次,需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所谓互负债务,是指双方所负的债务之间具有对价或连带关系。

    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是双方对待给付的交换关系的反映,旨在使双方所负的债务同时履行,双方享有的债权同时实现。所以只有在双方债务同时到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这就要求双方当事人互负的债务必须是有效的。如果原告向被告请求支付价金,而被告主张买卖合同不成立、无效或已被撤销,或债务业已被抵消或免除从而表明债务实际上不存在,原告并不享有请求权,那么被告在此情况下已不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而是主张自己无履行的义务。因此债务的存在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的前提。另一方面,尽管双方所负的债务是存在的,但如果双方债务未同时到期,也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

    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

    原告向被告履行债务是,原告自己已负有的与对方债务有牵连关系的债务未履行,被告因此可以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债务。如果原告已履行债务,则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不过,原告未履行的债务与被告所负的债务之间若无对价关系,则被告不得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原告按照债务的本旨履行了债务,则债务的对立或牵连状态已经消灭,同时履行抗辩问题也就不再产生了。然而,原告若已构成迟延履行或部分履行、瑕疵履行,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则被告能否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我们认为,仅仅提出履行,并不意味着原告已做出履行,更何况在提出履行后,也会发生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等问题。既然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等也会使被告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那么仅提出履行也应使被告有权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否则被告可能根本得不到对方的相对履行,或者所得到的给付与合同规定完全不符,则被告将会遭受不利后果,这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同时履行抗辩的机能在于一方拒绝履行可迫使他方履行合同。

    这样可促使双方同时履行其债务。但是同时履行是以能够履行为前提的。如果一方已履行,而另一方因过错不能履行其所负的债务(如标的物已经遭到毁损或灭失等),则只能使用债务不履行的规定请求补救,而不能发生同时履行抗辩的问题。如果因不可抗力发生履行不能,则双方当事人将被免责。在此情况下,如一方提出了履行要求,对方可提出否认对方请求权存在的主张,而不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 100人看过2024-01-01
    担保权人与债权人是同一个人。担保权人可以分为保证合同中的受益人、抵押合同中的抵押权人、质押合同中的质押权人、留置法律关系中的留置权人以及定金合同中的收定金方;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将质权人和抵押权人都明确规定为债权人;而在保证合同中只有保证人、债务人和债权人,在留置法律关系中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定金合同中只有收定金方和交付定金方,而作为债权人显然在担保法律关系中只可能是受益方。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人本人是没有权去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的,但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且我国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 100人看过2024-01-01
    1、不能扣押债务人的财产。
    2、但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障债权的安全:
    (1)、申请财产保全。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决定采取保全措施的,会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
    (2)、行使债权人撤销权。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价值转让财产等逃避债务行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财产转让行为。
  • 100人看过2024-01-01
    有权,债权人起诉前或诉讼中,有权申请法院冻结债权人配偶的银行卡,这种行为叫财产保全。既可以在起诉之前保全,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保全。但是,其不能查看对方账簿。除非与债务人有约定,否则债权人无权要求查看账薄,没有法律依据。但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债权人还具有股东身份的可以要求查看账薄。
  • 100人看过2024-01-01
    一般来说,除非与债务人有约定,否则债权人无权要求查看账薄,没有法律依据。但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债权人还具有股东身份的可以要求查看账薄。如果债务到期后,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若是债务人不偿还的,债务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人可以有平等受偿权。如果没有优先受偿权存在的,则债权人有平等受偿权。但有优先受偿权的,例如债权人一方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则该债权人相对于其他债权人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优先受偿权也称先取特权,是指法律规定的特定债权人就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或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执行分配中,债权是否享有优先权,事关权利人的利益,尤须从严把握。实体法意义上,债权具有相对性,无排他的效力,因此数个债权,不论其发生先后,均以同等地位并存。先查封本身是一种公法行为,目的更关注的是保存相应财产的现状和价值,防止财产流失,避免执行落空和确定执行法院的处置权,先予查封是一项程序性设计,其形式上属于带有财产保全性质的司法权力介入参与债权分配的诉讼保护性措施,而非实体权益的直接赋予,其本质仍是普通债权,自然不能对抗担保物权的效力,先予查封的债权人并未列入享有“法定优先权”的债权人范围之内。反观执行实践,如先予查封的债权人无原则地享有优先受偿权,则明显违反了债权平等性的规定,从而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协调解决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诉求;如一概不赋予先予查封的债权人一定条件下相对优先受偿的权利,无底线地平衡和兼顾各债权人利益,先予查封则失去诉讼意义,容易导致执行工作陷入平均主义或折衷主义的泥潭,也有悖实质意义上的司法公正。显然,立法设定参与分配制度的初衷是以牺牲部分债权人利益来换取小范围债权人之间的相对公平。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行使债权:

    1、债务到期之后,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

    2、若是债务人不偿还的,债务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

    3、若是有次债务人存在时,债权人可以依法行使代位权;

    4、债权人还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债权。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