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企业之债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转让生效的情形有: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相应的转让协议,该债权是合法有效的,债权具有可转让性,债权转让的,其从权利也一并转让,且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对让与人的抗辩。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转让和收益权转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债权转让是将自己的债权也就是说自己债务关系中的本金和利息进行转让,而收益权转让仅仅是将自己债务中的利息进行转让。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第五百四十七条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第五百五十条因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由让与人负担。
  • 100人看过2024-01-01

    1、债务人不能申请财产保全。

    2、申请财产保全应当是利害关系人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情况紧急是指不立即申请保全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 100人看过2024-01-01

    1.债权转让后,抵押不一定需要重新登记的;

    2.但是,为了避免以后产生纠纷,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尽量重新办理抵押登记。

    3.《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转让时从权利一并变动】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 100人看过2024-01-01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不可以随意转让。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100人看过2024-01-01

    合法订立的债权转让合同是有效的。债权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 100人看过2024-01-01

    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1)协商处理

    (2)到法院起诉;

    只要双方能就纠纷达成一致,就可以协商处理否则就只能到法院起诉处理;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只要对债务人履行了通知义务即可(通知的义务履行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不必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

  • 100人看过2024-01-01
    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01

    1、债务加入是指第三人加入债权债务关系与原债务人共同承担合同义务的债务承担方式。

    2、第三人加入债务,债权人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其愿意承担的债务范围内和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

  • 100人看过2024-01-01

    债权转让合同主体为出让人和受让人,从法律规定来看,债权转让合同的主体包括:

    1、债权转让为处分行为,要求出让人应有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受让人是否应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3、法律对受让主体有限制的。

    1、债权转让为处分行为,要求出让人应有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根据规定,转让应当认定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或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经追认后有效);

    2、受让人是否应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有观点认为,受让人取得债权,属纯获法律上的利益,只要有限制行为能力即可。但我们认为,除因受赠与获得债权外,其余情形多为买卖,认为受让人为纯获法律上的利益,与事实不符。所以受让人取得债权有对价的,也应认为受让人需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3、法律对受让主体有限制的,应当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