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职证明的开具一般是在劳动者离职后十五天内。
2.劳动者提出辞职以后,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前,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劳动合同法》为劳动者开具离职证明,最晚不得超过十五日。
3.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有的。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
劳动者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
劳动者自愿和公司解除合同,如果是自愿中断就业的,不可以拿失业金。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例如劳动合同终止的,第三天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主动离职的,则不能领取失业金。
1.如果当事人之间口头变更了劳动合同的内容的话,那么需要视情况决定该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认为其是有效或无效的。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1.员工有权利拒绝待岗,是否拒绝待岗由员工自己决定。
2.待岗是指职工在与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离开原岗位,并且暂时不安排新工作岗位的情形。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4.所以,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并不能随意的安排劳动者待岗。
1、公司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工资待遇等)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的,没有经济补偿。
2、公司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工资待遇等)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的,有经济补偿。
3、公司和劳动者一方或者双方不予续订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的,有经济补偿。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1.依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公司出现破产的情形时,要不要进行破产清算并不是由股东决定的,而是由法院进行裁定。
2.人民法院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应当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债务人和管理人,自裁定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
债务人被宣告破产后,债务人称为破产人,债务人财产称为破产财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称为破产债权。
3.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