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3人看过2024-01-22
    《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规定是什么?
    《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规定是在有限公司中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其中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是该类案件审理的难点所在。
  • 210人看过2024-01-22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 286人看过2024-01-22

    1、《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是为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2月26日发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1]第一条为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保健食品的注册与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保健食品注册,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注册申请人申请,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等相关申请材料进行系统评价和审评,并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的审批过程。

  • 106人看过2024-01-22
    公司资产送人但有债务,若是属于转移公司财产行为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因为该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只有法人能够宣布撤销该行为。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 103人看过2024-01-22

    1、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数额。在员工怀孕期间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倒闭,由企业和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对员工的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的赔付项目规定的不是很明确。孕期和哺乳期期间的赔付的具体数额,由公司和当事人具体协商后确定。

    2、《劳动合同法》第46条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5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251人看过2024-01-22

    流程如下:

    一、准备资料,提交申请

    企业申请进行工商变更,根据具体变更内容需要准备相应材料。

    公司变更需要提交材料: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材料齐全后向设立登记机关提交申请。

    二、审查

    工商行政管理局收到登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

    对于符合要求的申请要求予以受理;对于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要求根据相关要求在5日之内改正、补齐材料,完成要求的申请予以受理;对于不属于企业登记范畴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其他机关申请。

    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三、审核

    工商行政管理局经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审查。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

    四、决定,下发新执照

    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决定受理的登记申请,分别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下发新的营业执照。

  • 597人看过2024-01-22

    出售香港公司股份获利要交税如下:

    1、印花税

    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需要投资方缴纳,被投资方无需缴纳,税率是万分之五;

    2、增值税和附加税

    这是特定情况才要交的,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拿去转让时才需要缴纳增值税,而且个人和个体工商户是免税的,其他按照金融商品转让计税也就是6%;附加税就按照增值税来交就好了;

    3、企业所得税

    企业把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份转让出去发生利益所得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25%;

    4、个人所得税

    基本所有情况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虽然企业转让股权时,暂时只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后来也会体现在未分配利润上,还是会沉淀个人所得税;直接缴纳个税的情况是个人转让其持有的股份发生利益所得时需缴纳的,税率为20%;

    5、土地增值税(这个比较隐形)

    主要是因为,被转让股权的企业名下有大量不动产,在股权转让后,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会发生变化,间接的导致了不动产所有人发生变化,税法规定这样相当于不动产转让,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

  • 104人看过2024-01-22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对公司应承担的出资义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如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或资本验资之后,将出资抽回,以及迟延出资的情况,依法可由公司本身直接要求未出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足额缴纳出资,并赔偿延期出资的损失,如股东拒绝履行的,公司完全可以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未出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
    有关股东瑕疵出资的情况,如公司发现所出资的实物实际价值显著低于评估价格(或章程所定价格),公司有权要求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且可以要求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另对于股东作为出资的财产存在权利或物的瑕疵,致使财产价值显著降低或公司无法实现此财产价值时,公司也有权要求出资股东补足差额,并要求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举例说明:假设上述案例中王某以一套机器设备作价25万元出资,出资后,公司发现这套机器设备作价入股时的市场价格仅有15万元。此时公司完全可以将王某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补足差额,并且可以将刘某作为共同被告,要求刘某承担连带责任。
    2、对已出资股东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
    出资义务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出资是公司法上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出资是股东之间的合同义务。在有限责任公司,数人(自然人或法人)相约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对其他当事人的承诺,按约向公司交纳出资。
    在股东违反章程规定、未履行出资义务,致使公司利益遭受侵害时,公司经常会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采取诉讼救济,这时已出资股东可以为了公司及所有股东的利益,依据章程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代表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未出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并赔偿公司相应的损失。在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要求未出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同时,可一并要求未出资股东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对于违约金的归属,依据相对性原则,未出资股东是违反了与其他所有股东的约定、所致的惩罚性责任,当然违约金应当归其他全体已出资股东共同所有,而不是归起诉的股东一人所有。
  • 105人看过2024-01-22
    股东出资义务的加速到期规定是怎样的?
    1、股东出资义务的加速到期规定具体如下: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
    2、股东在章程中自由约定出资缴纳期限是法律赋予股东的一项利益,即期限利益。注册资本认缴制降低了创业开公司的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但认缴资本并非永远无需兑现的空头支票,股东仍应在出资期限届满前缴纳认缴的出资额。股东认缴的出资是其和公司之间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出资额越大,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在注册公司时,应结合公司规模及股东的出资能力来确定注册资本额。
    3、在公司可以偿付对外债务的情况下,这种期限利益应当受到肯定和保护。但是,在公司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后,股东即不再享有期限利益,应按法律规定缴纳出资。
  • 916人看过2024-01-22

    1、核定应税所得率即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办法,预先核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率,由纳税人根据纳税期内的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的实际发生额,与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推算出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再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计算最终应纳税额。

    2、纳税人有实际营业收入数据的,通过实际收入推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纳税人有实际成本费用数据,推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适用)》。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